时间:2024-05-04
陈辉忠
几年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香港、台湾教育考察活动。在活动中,我首次接触到了“全人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回校后,我专门对“全人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详细地了解,在此过程中,我慢慢地接受了“全人教育”理念,并逐步在学校探索和实践起来。
“全人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完整的“全人教育”理论体系是由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创立的,“全人教育”理念贯穿其教育思想的始终。“全人教育”内容深邃,强调人的发展应该是完全人格、全面和谐的发展。用小原国芳的话来说就是:“全人教育就是完全人格、和谐人格的教育。它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人类文化的全部,而缺乏人类文化的教育则是畸形的教育。”
小原国芳提出“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基于对当时日本现实教育的不满。在他所看见的现实教育中,充斥着为入学考试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填鸭注入的教育,等等。他指出,这些教育都是破坏真正人的教育,由此而提倡“全人教育”。他認为“全人教育”应该由六个方面组成,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的理想在于真,道德的理想在于善,艺术的理想在于美,宗教的理想在于圣,身体的理想在于健,生活的理想在于富。”他希望学生接受教育后,能在这六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他把这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比作大波斯菊的六个花瓣,每一个花瓣都代表一个“全人教育”的方面,六者和谐发展,缺一不可。
小原国芳提出“全人教育”理念后,就在自己主事的日本成城学园小学部进行实践,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29年,他在东京郊外创立了玉川学园,开始全方位实践“全人教育”理想,并提出了更完整的办学指导方针——“十二教育信条”。随着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成功,“全人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美国建了多所以全人理念为宗旨的学校,澳大利亚、欧洲部分国家也都有专门实践“全人教育”
的学校。
“全人教育”理念的校本化
“全人教育”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台湾地区,江苏省淮阴中学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实施“全人教育”的学校。目前,中国教育界有了越来越多“全人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尝试在学校实施“全人教育”。要想更好地在学校实施“全人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其校本化。
小原国芳从日本的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了“真、善、美、圣、健、富”六育,将“全人教育”的相关内容定位于“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六个方面。我首次接触“全人教育”是在香港的一所教会学校,他们将“全人教育”的六育概括为“灵、德、智、体、群、美”。将宗教(灵)摆在了六育的第一位,将“善”改述为“德”,将“真”改述为“智”,将“健”改述为“体”,“富”合并入“体”,同时增加了“群”,这可以说是“全人教育”校本化深入发展的范例了。
具体到我校的“全人教育”校本化,我们将“六育”表述为:德、智、体、美、劳、群。“群育”旨在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这对于多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学生,是比较重要的教育内容。他们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比较缺失。为此,将“群育”从“德育”中凸显出来,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这和小原国芳当初的表述有些区别,区别的本质在于将其中国化。
我们以中国传统教育的“德”取代“圣”,以德育取代宗教教育。因为不管是小原国芳的宗教教育,还是香港社会的宗教教育,都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所不可取的。不仅是因为信仰的不同,还因为小原国芳的宗教教育是消极的。他认为“宗教是圣洁的,具有最高的价值,是贯穿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他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的境地,把科学的暂时未知现象引向宗教的神秘论。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中的宗教教育是一种消极的教育因素,损害了科学真理。而我们的德育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以“真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意义非凡。
我认为,“全人教育”的校本化,首先是将其理念校本化,将其道德价值观进行中国化、校本化;其次是将“全人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方针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校情的新“全人教育”办学理念。
“全人教育”的校本化课程实施
“全人教育”的校本化实施,是以课程为载体,将“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合在学校课程建设之中,以基础型课程实施为主、校本课程实施为辅的校本化课程建设。其中,基础型课程的实施环节,就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这是实施“全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全人教育”的课程化实施,还应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让校本课程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因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国家课程,是以科学性知识为体系的,并不完全契合“全人教育”的“六育”内容,而校本课程可以以“全人教育”的“六育”内容为框架,来构思和设计课程内容。
我校的“全人教育”校本课程,就是以“六育”为框架来构思和建设的,其框架是:全人教育(“六育”)校本课程统领“德育校本课程、智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美育校本课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群育校本课程”。各育旗下又有众多学生可以选修的校本课程。下面对“德育校本课程”和“智育校本课程”的建设进行简单陈述。
“德育校本课程”我们设有“三爱教育课程、专题教育课程、尊重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其他德育项目课程”。其中,“三爱教育课程”包括“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吾爱吾校”等课程,“吾爱吾校课程”是全体预备年级学生的入学启蒙课程,旨在通过对校情校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新学校有认同感和自豪感;“专题教育课程”包括各类专题教育,如法制教育、垃圾分类教育、禁毒教育、红十字精神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学校以专题教育专人负责制的形式,让相关教师承担某个专题教育的任务;“尊重教育课程”是我校的特色课程,在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积极渗透尊重教育是我校的办学传统,在课程设计上有“尊重教育活动方案”“尊重教育礼仪”“尊重教育课堂要求”“尊重教育行为规范三字经”等课程内容;“心理教育课程”是预备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有专职和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课,课后学生还可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暖心房)自主开展一些活动和参加相关测试,并让老师进行心理干预;“其他德育项目课程”涉及许多德育类活动课程,如“十四岁生日仪式”“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爱心义卖”“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智育校本课程”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该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分层实施学案”“科技节及三模课程”“创新实验室”“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等内容。其中,“基础课程分层实施学案”是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具体举措,我校以分层教学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科教学;“科技节及三模课程”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三模(船模、车模、航模)课程及学生参加校级、区级的科技節活动的课程;“创新实验室”是指由学校申报、经过区级以上专家组评审后通过的,由区教育局发文认定的学科(人文)类创新实验室,我校有“金山少儿农民画创新室”和“B-CCC桥牌创新实验室”,学生在创新实验室中学习和活动,逐步培养和强化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型课程”是基础课程的拓展,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拓展型课程”让学生选择,如“语文小课程”“英语小课程”等;“探究型课程”的设置结合学科教学,由学科教师开发探究内容,如“小小建筑师——3D亲手建校模”“金山区宗教寺庙探究”“化工厂对学校空气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对策探究”“金山区古文化遗址探寻”等课程,这些课程旨在鼓励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课外探究,最后形成探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养。
开展“全人教育”的收获与感悟
通过多年的“全人教育”探索与实践,我们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人教育”的理念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及对教育意义的理解;转变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当作一个灵动的人,而不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树立了正确的学生培养目标。
“全人教育”的尝试改善了师生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以将心比心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课堂教学更趋和谐。
“全人教育”的尝试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家长不再一味追求分数,不再以邻居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理性地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家校关系更和谐,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怀。
“全人教育”的理念也使学生更自信。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阳光的孩子,在“六育”校本课程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培养才能,发展个性,自信成长。
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未来社会充满未知数,学校不应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固有知识,还应教给他们未来生存、发展的技能和追求卓越、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全人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和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我校全体师生将继续在“全人教育”领域执着前行,努力谱写崭新的教育篇章!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苏瑞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