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室建设

时间:2024-05-04

常晟 杜守任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从教育目标到教学组织形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学注重目标导向、情境创设、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和过程性评价,对此,传统教室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以地理学科为例,传统教室存在以下不足:不利于创设学科情境、不便于提供学科资源、不匹配学习共同体活动。鉴于此,革新教学组织形式、打造学科教室成为大势所趋。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是北京十一学校的盟校。学校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要求学习资源进入每一间对应的教室之中,系统设计,而不仅仅是作为课程之外的辅导资料。同时,为方便学生使用,学习资源要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随时对学生开放。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和学科教室建设至今已进行了8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亦庄实验中学从校园的布局到教学楼的设计,再到教室的布置,全部按照分层分类走班模式下学科教室的需求来进行。著名学校建筑设计师吴奋奋认为,目前学科教室的建设有三种方向:第一种是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方向,第二种是空间及技术集成方向,第三种是课程资源专业化和空间与装备专用化方向。亦庄实验中学的学科教室属于第三种方向,尤其适合选课走班的学习模式。

教室里的讲台消失了。讲台是教师授课的地方,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教师需要一个高于学生的平台来确立自己的地位。讲台的消失意味着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开始动摇,教师降低了身份,站在学生中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成为常态。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師更容易倾听学生的发言,更方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每间学科教室最多只有24名学生。大数据调查发现,课堂如果超过24名学生,教师就无法很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学生的课桌常态下是以3-4人一组的形式围在一起,方便彼此交流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成为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

每一间学科教室都附以教师的名字。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图建设学科教室,从书架、图书、挂图等教学仪器的配备、购买、摆放、管理,到电脑的管理、使用,再到桌椅的摆放、教室文化环境的营造等,都需要细细考虑。

配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传统的教室无法向学生展示更多元的地理直观特征。地理学科教室则可以让更多的地理元素进入课堂。比如:可以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更生动地展示各种动态地理成因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还可以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科教室的重要功能。北京十一学校提出“推进深水区改革——基于标准的学习”,强调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把教学目标转变成学习目标,课堂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为学生搭建达成目标的学习路径、资源包、评价量表等。在此背景下,地理学科教室成为整合学习资源的纽带,地理挂图、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数字星球系统、洋流演示模型等学习资源让学生触手可及。

地理高端学科教室营造学科氛围。亦庄实验中学建设了面向未来的地理星空教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地理阅览室等。其中,地理星空教室把整个天花板做成了屏幕,可以把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空通过数据传导到屏幕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天文现象,从而解决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只能一名学生观测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多屏幕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比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洋流的分布规律、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等。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里有计算机、工程扫描仪、数字化仪、绘图仪和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亦庄实验中学正在此打造GIS地理信息系统高端实验室课程。此外,学校还配备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地理阅览室。每个学科教室里都有一个图书角,用来摆放地理学习的各类图书,墙上还挂着各种地图。

学生一进入教室,在各种地理元素的作用下,马上就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文化氛围。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进入教室就可以看到数字星球系统展示着太阳系的三维动态演示,天花板上的屏幕和教室墙面的屏幕上也都显示着有关地球公转的动画。学科教室的亲和力和资源的教育服务力,激发了学生探索地理规律的兴趣和热情。

学科教室里,几名学生一组,课桌拼在一起。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中,既可以实现个体的自主学习,也可以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既可以课前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星球系统的演示或3D动画演示,也可以在课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进行小组作品展示。比如在《海水的运动》一课中,讲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师运用鸭子舰队的故事,设置“鸭子舰队”遭遇捕鱼船、体验大航海时代、遭遇石油污染、在英国沿岸的鸭子和秘鲁沿岸的鸭子感受到的气候比较等问题,利用学科教室的资源优势,包括计算机、挂图、多媒体系统、立体的洋流3D动态等,创设实景体验式学习,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通过生成性的学习探究,理解洋流对海洋渔场、沿岸气候、海上航行及海洋污染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基于学科教室的空间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课后开展各项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亦庄实验中学在学科教室的支撑下,举办了徐霞客游学作品展、游学成果汇报会等,把地理游学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又从课外拉回到课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各项地理核心素养。

学科教室支撑着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其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角色意识、教学形式与教育理念,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舞台。立足育人,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呵护、培育、唤醒生命生长的全过程,是学科教室建设的初衷,应该努力建构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自主意识、个性成长、多元发展的属于师生的学习空间。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重构学习空间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CDA18135)的研究成果】

(作者常晟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研究生、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杜守任系临沂华樾实验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刘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