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薛万岭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文明代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着一个又一个灵魂,汇聚成磅礴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走向复兴。
唐诗宋词传唱千古,非遗绝技天下无双,中国功夫名扬四海,中华美食香飘世界——文化的影响力是何其的持久,文化的魅力又是何等的强大!众所周知,教育的职能之一便是传承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以文化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教师对于文化的态度和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统文化教育的質量。教师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依靠外在的培养和培训,更离不开教师自身对文化的认同、亲近和吸收,这也就是“文化自信”。一名教师只有自己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和坚持,热爱、学习、了解传统文化,使文化成为自己“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亲近传统文化,走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试想,如果每一名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够“深信之、笃行之”,都成为具有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的“文化人”,那么我们在校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岂不是水到渠成之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度,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乃至教育者,文化的孕育须臾不可少。无论是诗词歌赋等经典华章,还是那些看似冷峻的数学、地理和科技知识,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智慧,散发着浓重的人文韵味,具有可以言说的奇妙,更有无以言表的独特魅力。只有走近它们,用心去体味,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神奇与绚丽。面对学生,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明白,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沁入人骨髓和血脉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影响,恰恰在于教师和文化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心相印,在于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热爱和践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化的传承,固然离不开言教,但更需要教师的“身教”。要想引领学生走进文化的长河,净化心灵,升华境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生模范,具有深深的“家国情怀”,能够做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于动静语默时做好示范,于举手投足间做好表率。如此,才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不令而行的效果,文化也才会更加可亲可近,更加生动感人,打动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教师而言,言行一致,行胜于言,乃至“行无言之教”,才是文化传承的至简大道。
(作者系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