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莱谢蒂茨基的钢琴教学方法

时间:2024-05-04

翟实

在西欧已经推崇浪漫主义钢琴表演艺术的时候,俄罗斯学派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处于开始阶段,虽晚于西欧、南欧诸国,但俄罗斯钢琴演奏学派却集大成地屹立于当今世界。俄罗斯钢琴艺术家们花费了大约50年的时间,慢慢地学习、消化西欧钢琴演奏的技艺,凭借其辛苦的实践以及创新工作,形成了表演艺术的新纪元,在世界上形成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体系。西奥多·莱谢蒂茨基 (Theodor Leschetizky, 1830-1915)就是为俄罗斯钢琴学派发展注入活力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之一,他在钢琴艺术教学上的成果,影响了俄罗斯、美国、德国及波兰的钢琴教育,对当代钢琴演奏与教学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旨在对莱谢蒂茨基的钢琴艺术教学法做初步的研究。

对学生因材施教

莱谢蒂茨基的学生名单里有很多知名的钢琴家,更重要的是,钢琴家们从他身上学到的美学趣味是十分宝贵的。这和莱谢蒂茨基无私地在不同国度进行教学传授及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艺术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同一教师竟然能够教育出不同类型的钢琴家,比如说帕德雷夫斯基与施纳贝尔的演奏风格就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师从莱谢蒂茨基。在帕德雷夫斯基刚开始和莱谢蒂茨基上课时,因岁数已经过了少年这一技术提高的黄金时期,演奏技术并不是很好,所以莱谢蒂茨基没有给他难度很大的曲目,而是专门给他布置了提高基本功训练的不同种类的练习曲,来进行技术训练。而施纳贝尔,根据他的性格及发展,莱谢蒂茨基并没有给他布置海量的不同作品来练习,而是让他专攻贝多芬的奏鸣曲,因为贝多芬的作品需要的是一位完全忠诚于作曲家本身的钢琴演奏者,按照作曲家的意图和规范演奏曲目中任何表情术语,进行深入的内部艺术挖掘,将施纳贝尔推向了贝多芬奏鸣曲演绎的教科书级的权威大师。莱谢蒂茨基指出,因为每个人的手型存在差异,智力、音乐素养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适合的音乐也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根据个人的天赋来进行教学。

注重音色的质量及歌唱性

声音的音质来源于良好的触键方法,而科学的训练触键方法是莱谢蒂茨基取得成功的独门本领,因为这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习惯和行为进行符合每一个学生自然触键反应发出优质声音方法的有效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归根于莱谢蒂茨基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思考除鋼琴演奏之外的学生心理情感和生理动作之间某种对音色获取的可支配性,也就是什么样的音色适合学生内心的真正表达,这种音色符合作曲家创作钢琴作品的语境和演奏者个性及肢体动作的完美结合。肢体、心理、音色、作曲家的意图四种要素要在统一战线上,才算是完美的演绎。

莱谢蒂茨基擅长于感知音乐,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在维也纳听了波西米亚钢琴家舒尔霍夫的演奏。莱谢蒂茨基认为舒尔霍夫的演奏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他指出,“这是属于未来的演奏。”自此开始,莱谢蒂茨基就积极地寻找各类触键的手段,为了心中那种动人的音乐去不断探索。正是这种对于音乐的执着追求,他的教学才可以如此成功。莱谢蒂茨基对学生的音色训练,不但有利于其听觉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使他们获得体验动作的敏感度与生理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因为适合每个人的发音都不一样,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是任务而不是处方。

倡导重量演奏法

从车尔尼的身上,一方面莱谢蒂茨基学习了他那种“自然而合理的演奏法”,教学阶段让学生们严格地训练自己的手指,从钢琴演奏技术方面考虑,他对学生的要求是:练习好音阶与和弦,涵盖了八度在内的双音与车尔尼练习曲作为基础。与此同时,进一步利用德培的理论,使手臂、手指放松,不敲击键盘而是自然下落,最终的目的是获得丰满、柔润并且华丽的音色。当下,许多人还坚持手腕和手臂要保持静止,而他的想法是:学生都要练就结实的手指,而且手腕的柔韧性十分重要,这样可以保持音乐的柔软;钢琴家必须要重视对手臂的控制,就像骑手控制坐骑一般。

在莱谢蒂茨基的教学阶段,他十分重视演奏阶段去除手指之外的身体协调性,不仅是对身体进行整体训练,还要注重宏观的调配,从这方面来看,和19世纪的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往往只重视有手指训练的钢琴艺术教学。莱谢蒂茨基借助其突出的艺术素养,最先提出了借助手腕、手臂来弹奏钢琴,通过对自然重量科学合理的运用,进而形成目前最为关键的钢琴演奏法——俄罗斯重量演奏法。

对手臂、手腕的独特训练

在训练手指、手腕与手臂的协调一致性的时候,莱谢蒂茨基主要关注以下两点内容:首先就是在演奏阶段,手臂要保持松弛状态,通过自然重量来敲击键盘,同时要维持必要的张力,做到“张”而不“紧”,“松”而不“懈”;其次就是手腕作为连接手臂与手指的中转,要让手腕可以像游鱼摆尾那样稳定地摆动,如此才可以平衡手臂的力量,进而让手指获得稳定的力量,这样才可以形成充足的手指活动区间,让手指呈现自然舒展的演奏状态。

在演奏重音的时候,手腕必须要处于放松的状态,在手指敲击键盘之后,不需要踏板,满足时值要求的时候要立即回收。在音色慢慢变强的过程中,手腕逐渐地放松,然后慢慢地绷紧,让手臂的力量有所加强。在音色减弱的时候则恰恰相反,张力充满的手臂及手腕力量要慢慢地松弛下来。不管是哪一类,要慢慢地改变,不可突然地产生变化。这样的训练,莱谢蒂茨基会精确到每一小节和每一个难点去反复练习,他追求质量,在没有通过的地方绝不允许学生通篇练习。

特有的教学制度

在当今世界钢琴教学中,唯有俄罗斯学派很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教学制度,继续遵循助教制度的教学规律。一位大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就像一位钢琴“医生”,给学生及时提出“医疗”建议,才有可能把所有时间分配给更多有才华的钢琴学生。在俄罗斯钢琴学派形成的初期,莱谢蒂茨基将自己最优秀且最信任的学生培养成助教,由助教对新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是助教觉得学生的演奏成果可以让教授听时才会提出申请,但学生受到教授指点时,助教也需要在旁边倾听,以便课后可以按照莱谢蒂茨基的教学方法和方向进一步指导完善。

莱谢蒂茨基还开辟了实践音乐会,每一位听众可以随时根据现场学生的演奏提出问题,他亲自进行解答。有时候,莱谢蒂茨基还会用他的影响力邀请一些有空的当红著名钢琴大师来现场助阵演奏一曲,在这种类似家庭沙龙般的音乐会上,上台演奏的学生必须通过莱谢蒂茨基及其助教的精心挑选。这就更促进了学生为争取每学期能够上音乐会而努力练习,这样的音乐会成为教学制度中莱谢蒂茨基与其助教的成果集中的体现,在实践音乐会中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碰撞,产生了有效的学习劲头和演奏以外的感悟及收获,迅速提升了学生的演奏水平。莱谢蒂茨基认为:若干名助教的教学制度有助于钢琴教学效率提升,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钢琴家,这就是为什么莱谢蒂茨基一个导师能培养出如此多重量级钢琴大师的奥秘所在。

以上是对莱谢蒂茨基钢琴教学方法的分析总结,作为一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的钢琴教学造诣是大家公认的,其教学手段已经跨越了那个时代,他大多数的教学思想,在很多情况下都符合上个世纪的发展趋势,值得后人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作者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