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 王思葳
探索新高考模式下的历史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施,是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文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起的是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更新优化,特别是新高考改革在全国的逐步推进以来,针对教育教学的实施目标、方案、原则、方法和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浮出水面。探索新高考模式下的历史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施,是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2018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启之后,历史学科的教学策略探究主要围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开展,以实现学生的“学己所好,考己所学”。新高考方案下,为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走班教学,应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根据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按照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素养、四个学业质量要求层级,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分层设计为历史A课程(简称历史A层)与历史B课程(简称历史B层),分别对应的是“学考”及“选考”两个层级的考试要求。
以“时空观念”素养为例,对历史A层与历史B层分别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A层对应核心素养:把特定的史事和现实问题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历史的”认识;选择恰当的时空标尺对史事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B层对应核心素养:以时空为基础,弄清楚史事和现实问题的发展脉络、前因后果、变化与延续、联系与发展,探寻史事和现实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建构符合逻辑的历史解释;以时空为基础,绘制相关图表,将一些知识点通过形象化的图示结构体现出来,呈现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新课程的《中外历史纲要》要求,历史A层次的教学目标包含于历史B层次的目标,历史B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在A层次基础上提升与拓展。那么,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也要体现二者之间的联系,要针对两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教学内容为例,四个学业质量要求可以进行有梯度的递进式处理。首先,以时间为标尺梳理历史事物的演进历程。其次,选择恰当的时间标尺对史事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纵向比较,探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规律、特点。再次,为了满足B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土地政策、田制演变的原因和影响,探寻史事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建构符合逻辑的历史解释。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以时空为基础,绘制相关图表,将以上知识点通过图示结构显示出来,呈现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新课标在《中外历史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史学入门、史料研读和其他校本课程。我们以此为目标导向尝试开发并实施了《古今人物评说》《中国古代经略》和《寻根问祖家谱探源》三门书院课程。
教学内容的层次有不同的分层方式,以“学考”和“选考”划分的A层、B层,主要体现在五大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要求的差异上,可以按照学业质量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按照2017年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还可以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层次。这就不仅体现在对选考生和学考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同一类型的学生在进行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教学时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同样要体现出历史A与历史B层次的多元化原则。
在历史A层上,针对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问题导学策略,即提出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形成基本素养。认识历史不是取决于记忆现成的历史结论,而是要面对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以问题来激活、调动学生的思维。历史作为过去的事件,学生无法从单一的文本上获得真实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导入教学方法,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设法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一步步探究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认知。
在历史B层上可以选择的策略更加多样化。以选修课程为例,可以选择主题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等。如《寻根问祖家谱探源》课程即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对家族的历史搜集史料、分类整理、甄别辨析、史论结合、撰写家谱,通过“以己之力,书写历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观等素养。对选择性必修课程也适用于主题案例教学方法,因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是以专题方式呈现的,每个专题聚焦一个历史问题。
新高考方案下的教学组织主要有四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科组合的学生,包括全选全走型、全选分走型、定2走1型、菜单组合型。学校应遵循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选取某一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根据新高考改革“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指导思想和“必须改革办学模式,以适应全新的育人目标与考试形式”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优化“书院制”育人模式,建设翠竹书院、梧桐书院、东湖书院、南海书院和五环书院,促进学生个性化、专业化、自主化发展。根据目前改革的推进程度,尝试按照书院课程分类进行分层走班。
在分层教学、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前提下,学业评价的方式也必然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评价原则应该是“尊重差异、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多维动态评价”。所谓尊重差异即是全面考查历史A与历史B层次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正视与尊重两个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多维动态评价是从多元性的目标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考定终身”,仅根据一次笔试、一张试卷则完成对学生的一科学业成绩的评价。
结合教育部提出的中学生应具备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四个关键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评价上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方式从类别上可以大致分为考试类评价(包括笔试、面试)和发展性评价。根据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政策,要逐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面试口试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发展性评价的实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公开场合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