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 王 玲
“有效对话”是实现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在共享知识智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不断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课堂是师生实现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主要场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对话,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和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小女孩嘴边露出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教师问:“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安徒生爷爷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看似矛盾处品读,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技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此外,让平等对话促进交流。小学生大都具有好与人交流好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
【案例】《鸬鹚》
师: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抹”可以用哪些词代替?
生:除了“一抹”,还有“一挥”“一拨”“一划”“一扫”等。
师:为什么要用“一抹”?(小组讨论交流)
生:“一抹”显得很轻,显得宁静。与第一节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他词,力气太大了,会发出响声……
师:同学们,为什么用“一抹”?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讨论)
生:这轻轻“一抹”,抹出了波纹和浪花……
师:我觉得很有审美力,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吗?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
师:是呀!这“一抹”是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还能抹出什么?
以上案例,教师抓住“一抹”这个关键词语大做文章,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让语言的魅力得以充分彰显,使学生的思维在文字间“翩翩起舞”,让学生的情感体验真切丰富。
著名教师李吉林的经验是:作文指导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悟到写的方法,并在日后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习作之中。
人教版第六册“检阅”一课,在语言形式上最有特点的是由5个问句组成的第6自然段,这里既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把句子读通、读懂;然后让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时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略人家的经验,接受人家的心情;写作时发表的事情,从写作中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由此不难看出,阅读和写作虽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又有共通之处:经验与心情。这就为二者间找到结合点提供了可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