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本刊记者 刘 鑫 宋欣园 编辑整理
聚焦两会这些教育热点引关注
文/本刊记者刘鑫宋欣园编辑整理
CFP供图
今年的两会,由百米红地毯铺就的“部长通道”上,出现的不再是部长们躲避的身影。部长们主动走到话筒前,接受媒体采访,回应民生关切。图为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教育历来是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2016年的春天,两会中又有哪些教育话题进入人们的视线,又有哪些热词成为解开教育改革之锁的密钥?聚焦两会,聆听中国教育的最强发声。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并就2016年的教育重点工作进行了阐述。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很大发展,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但一些老大难问题依旧存在,如乡村教师问题、义务教育择校热、大学生就业难、教育反腐等。
对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凸显的类似问题如何破解,民进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认为,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应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改变单一结构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供给侧结构,从而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未来几年,我国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或在于着力促进高中和大学教育多样化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力求将高端教育需求留在国内。同时,市场机制将可能在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消除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玻璃门”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而化解教育老大难问题。“用改革促进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转变。”朱永新强调说。
教育一直被公认为精准扶贫工作中最能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工具。教育将如何精准扶贫?教育如何补齐自身“短板”,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目前,在教育扶贫上,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从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等一揽子方案,这些方案如何切实落实到贫困家庭身上,如何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依然有待实践探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说,脱贫致富,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是根本之计,必须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高级教师拜秀花指出,教育扶贫不能只抓硬件不抓软件。她建议要适当提高西部贫困地区特岗教师待遇水平,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特岗教师的工资补助标准。农牧区不仅要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更要注重待遇留人。应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点上的特岗教师的生活条件,让特岗教师们安心教书,为贫困地区脱贫注入精神力量。
今年2月,教育部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多校划片”一提出即引起争论一片,家长们担心多校划片政策实施后,花“天价”买来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最终很可能被划入同一片区内的“其他”学校。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无论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都是为了让家长们满意。”教育部仅是“建议推广”,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他认为,多校划片是各地探索解决单校划片还不能满足周边家庭需求的举措之一,“不是一个长远的举措”,“最终要靠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近日,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农科院研究员杨杰呼吁,“应该缩短学制,小学可缩短为5年,3年高中可缩短为2年。”杨杰认为缩短学制可避免浪费教学资源,还可为国家节省资金投入。至于缩短学制会不会导致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降低,令其专业知识不足?杨杰表示,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调整专业设置等办法加以解决。全国政协委员莫言也公开呼吁,将中小学学制由12年改为10年,实行十年一贯制教育。莫言认为“六三三学制”割裂了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学生培养年限的延长也影响到成才后对社会做贡献的年限以及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不少教育工作者赞成杨杰、莫言的建议,认为缩短中小学学制到10年是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
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丁瑞常认为,应试教育痼疾并非学制过长,缩短学制并没有使问题得到根治。他断言缩短学制不仅不会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反而会使教师在讲新课时更加“赶进度”,进一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与“减负”背道而驰。他认为,一国学制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现实条件与需要。当前实行的学制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和历史磨合的,绝非偶然。尤为重要的是,学制改革非同寻常,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且波及面将不止于教育领域,当下贸然修改学制绝非明智之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