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之路
文 | 徐雪玲
为了走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发展困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在全国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房山区分校(以下简称房山区农广校)在实施这一国家惠民工程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参加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满载收获而归,真正成为“培育一个,带动一批”的领头羊。如何组织农民培训?怎样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让农民幸福、有尊严地生活?邱强校长带领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房山区分校探索出了一些实用、有效的经验。
“他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下乡的路上。”熟悉邱强的人都知道,用这句话形容他一点不为过。2005年,邱强走上了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房山区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的岗位,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沉下心来干好这份工作”。十年来,他创下了年均下乡100多次的记录,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蹚出了一条路。他带着农广教育“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和“工作目标是什么”的问题,实地考察各个乡镇,将各乡镇的“家底”及大伙的想法都装进了心里。最终,他结合房山区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服务”“三个结合”“三个进村”“三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即:“新型农民培养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为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服务”“学历教育要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要和指导农民转移就业相结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和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推广能力相结合。”具体途径是通过“媒体资源进村,教师进村,教学班进村”,最终实现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不断突破,促进产业增效上不断突破,促进农民增收上不断突破”。体系建设是农广校发展的坚强支撑,邱强带领房山农广校抓住北京市推进“市级示范乡校”建设的契机,在通过验收的乡镇成校加挂“房山区农广校乡镇工作站”的牌子,延伸工作触角。
2009年,房山成立“房山区乡镇成人教育业务指导工作站”,和农广校合署办公,赋予了房山农广校新的工作职能。农广校在指导、带领乡镇工作站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推进村校建设,把教学班办到村里,办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横到边,竖到底,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目前,房山区已经形成了中央、市、区三级建制农广校,乡镇工作站、村级教学点完备的五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农广体系真正实现了“搭建平台,支持服务,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邱强常说:“让农民致富,是我应尽的责任。”他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让他们依靠培训所学,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在房山区委组织部和区农委指导下,房山区农广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全区23个乡镇开展农产品营销、动物防疫、果树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蔬菜园艺、礼仪服务等培训,随时为农民现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首创的“人才—合作社—产业”三点循环互动培养模式被评为北京市级品牌,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合格率验收获北京市第一名。
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村基层管理者的水平,农广校提供免费的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和村级两委干部高等学历教育。全国第一个全免费的农民中专班就是在房山诞生的,时任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的曾一春同志亲自参加开学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
房山区是传统资源型产业大区,随着煤矿和非煤矿山等低端产业的退出,山区农民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困惑和忧虑。邱强一门心思地想帮农民找个在家门口致富的产业,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华蜜蜂。中华蜜蜂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有采集力强、采蜜期长等优点,加上对生态要求比较高,所以产出的蜂蜜质量也更好,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北京市唯一的中华蜂自然保护区就在房山。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为调动农民养蜂积极性,邱强为村民请来了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全程指导村民科学养殖。组织乡镇工作站,编辑校本教材《蜜蜂养殖技术》发放给农民进行学习。现在,位于房山区深山、号称“北京小西藏”的蒲洼乡成立了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成了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同样位于深山区的佛子庄乡黑龙关村是市级低收入村,集体经济没有产业支撑。2016年底,邱强多次深入黑龙关村调研、座谈、讨论,联合北京市农广校和佛子庄乡工作站一起,和黑龙关村党支部联合共建,实施“驻村帮扶工程”,进行精准帮扶。通过挖掘黑龙关村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口特点,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发展民俗旅游产业。今年5月,黑龙关村的第一家农家院“五古鱼村”开门营业,效益良好。其他乡镇“跟班就读”参加培训的农家院,经营收入也大幅提高。
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闲不下来的邱强又开始考虑他们的精神生活了。为培养乡土文化人才,他将“文化下乡”变成“文化驻乡”,成为房山农广校的重点惠民工程之一。文化驻乡工程以文艺中专班为载体,在系统教授中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民俗礼仪、舞蹈、中医养生、书法、绘画、太极拳、二胡等培训,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至2016年底,农广校在14个乡镇开办31个文艺中专班;2017年上半年,又在8个乡镇开办11个文艺中专班。2015年春节,一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上传到网络,这台由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农广校文艺中专班农民学员在农广校老师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向全国展示了首都新农村和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
地处深山的史家营乡有一种名为山梆子的地方戏曲,几个村的老艺人想恢复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但苦于找不到老师,水平无法提高。邱强知道后,主动帮忙联系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亲自接送老师进行辅导,使剧团得以建立。为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发展,邱强利用农广校的优势,协助剧团申请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乡镇工作站人员对曲目进行发掘整理,为老艺人录音,编写了30万字的《山梆子教程》,并纳入全乡小学校本课程中。看到自己的愿望实现了,老艺人热泪盈眶地说:“没想到这事还真有人管了!”
在职的十多年中,邱强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全区23个乡镇,走进了400多个村落,从没离开过一个“农”字。也因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农民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农广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先进单位;房山区职成教系统信息报送优秀单位等。房山农广惠民志愿服务站被授予首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并荣获北京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就这样,邱强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中,用行动书写了精彩的教育篇章。未来,房山区农广校将按照房山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五服务五促进”的发展方向(即服务房山区产业转型,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服务城市化进程,促进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服务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文化繁荣;服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青少年实践体验空间拓展;服务学习型房山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新变革),着力构建行政管理、业务工作、社会资源、教育科研、现代信息技术五大体系,打造固定、流动、空中、田间四个课堂,高点定位,融入大局,立足本职,乘势而为,指导、带领乡镇成校一起,努力为“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邱强校长获奖
校长简介 邱强,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房山区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房山区乡镇成人教育业务指导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兼任北京市成教学会农村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成教学会摄影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房山区成教学会副会长。曾获全国最美农广人先进人物、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报刊应用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农民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农广校优秀校长、房山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代表全国基层农广校参加了2008年中央农广校教师节庆祝活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