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多维立体育人的教育新常态

时间:2024-05-04

打造多维立体育人的教育新常态

文 | 贾春杨

北京二十五中的前身——男蒙馆,1864年落户东城。《易经》有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使蒙者不失其正,是中国代代相传的育人之道。1900年学校更名育英学校,源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百余年来,育英教育人乐在其中,三尺讲台,不改初心。

学校德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素养自然熔铸,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助力学生成长”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学校将“课程渗透、文化立品”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致力于德育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了“育德+育才”双育并行、“文化创特色”的教育新常态。多年来,学校不断丰富德育载体,拓宽育人渠道,围绕“五育”(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搭建多维立体育人空间,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广泛性、持久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化建设,统筹学校德育管理

学校关注顶层设计,打造一体化管理模式:将德育课程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丰富育人途径和载体;全员德育,重点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环境育人,传承校园文化特色;家校携手,做有温度的协同教育;拓展校外育人资源,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搭建平台。

课程中渗透,夯实立德树人体系

聚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素养的培育,坚持“生活即德育,德育靠课程,课程有主题”的工作原则,将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构建起“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新格局。

德育专题课程采用主题活动式、体验式教学,把教育活动同习惯养成、国情教育、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结合,增强课程吸引力和课堂感染力。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国庆“四个一”活动,以爱校为主题的走访育英校友,以成人成才为主题的百日誓师、成人礼,在心理教育中引入瑜伽教学法等。

学科课程渗透学校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植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政治课上体验模拟法庭;音乐课赏析芭蕾舞剧片段,学会真诚友善,明辨是非;语文课将《小石潭记》的教学改在校园池塘边……在深综改背景下,教师积极转变教与学方式,采取双课堂教学、体验式课堂教学等模式,更加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培育。

传统文化课程以“修身—孝亲—和谐”为主线,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深入推进“文化·传承2030”工程,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同到理解,再到励志践行。经典诵读课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京剧课学生学经典曲目,唱念做打有模有样;曲艺课学骆玉笙先生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唱出了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茶文化课凝聚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精髓,马泠风同学的茶抗癌研究《原癌蛋白MDM2的分离纯化及结晶条件的初步筛选》获第36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实践活动课程“致知力行”为本校校训。子曰“力行近乎仁”,德育工作贵在使人力行:用心求知,勤奋探究,努力实践,学会做人,切实落实“一十百千”工程,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中加项目以“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为教育理念,志愿服务、爱心助学、“圆梦女孩”等系列公益活动传递爱与尊重。

文化立品,营造多元育人氛围

悠久的校史为二十五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校史馆、校友墙让学生时时感受老育英的深厚文化底蕴。班旗、班训、电子班牌彰显了风格各异的班级文化。优秀毕业生重回母校分享成功经验,助力学弟学妹。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校友对母校的关心,对科学知识的执着探索以及成功企业家以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精神。

“立德铸魂打底色”,为了每个学生的幸福殚精竭虑,为每个孩子的梦想保驾护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坚守对学生终身成长的关注,牢记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忘使命,务本求实,守正出新,带着育英人的文化自信,明德修身,让学生在二十五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