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施分层教学的路径

时间:2024-05-04

文 | 孙祥军

实施分层教学的路径

文 | 孙祥军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将学生分层,把握最近发展区

分层并不是简单地依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好、中、差,而是教师经过调查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全体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定位,从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分层并不固定,它体现了“能者多学”的思想,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地进行分层,分层对象随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程度随时变动。这种分层是不为学生察觉的,也就根本不存在心理压力。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学习基础和技能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B层学习基础和技能中等,学习兴趣不稳定;C层学习基础和技能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层次的划分,不向学生公布,只是教师在提问、练习、作业中对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

将教学预案分层,确定立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要求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桃”,对学习有困难的A层学生则要求掌握最基础的内容。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而易举。对A层学生要降低起点,查漏补缺,扶着上马,多方鼓励;对B层学生要夯实基础,分步前移,反馈回授;对C层学生要灵活运用,主动出击,拓宽思路,提高能力。基础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最基本要求,适于A层学生;中层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所有要求,适于B层学生;高层目标—适当拓宽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适于C层学生。教师根据这样的分层来设计课堂、单元、阶段学习中的提问、作业、练习、测试。

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将探究活动分层,促进学生全体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活动分层的重要操作机制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小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但因组内成员来自不同的层次,因而处于不同的角色地位,长此以往,不利于A、B两个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仅仅变成一种纯粹的形式。但将探究活动进行分层后,可有效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将练习与检测分层,发展学生应用能力

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运用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分层练习,为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练习内容分层:A层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可以一题一解,就题论题。B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和一些选做题、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C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选做题和拓展题,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练习方式分层:A层学生要求完成仿例练习,B层学生要求完成变式练习,C层学生要求完成拓展应用练习。

练习的递进:在达到本层次基本的要求后,还可以尝试完成高一层次的训练。对A层学生的练习,可多采用面批,在面批中给予辅导,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达到“保底”的要求。检测时,同样也实施分层,设置基础题、变式题和拓展题:A层学生只要答对基础题就可得满分,B、C层学生要同时完成变式题才可得满分,而C层学生只有做出拓展题才能给以加分。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对号入座,使C层学生进一步提高,使B层学生获得发展,使A层学生得到补救,尽量发挥了每个人的潜能,真正达到了人人发展的目的。

将评价分层,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中,学生参与知识探索过程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评价标准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由于分层目标比较贴近(稍高于)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因而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具有加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A层学生一旦达到分层目标的要求,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分层。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过程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发现素质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改进学习,努力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的评价:

首先看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学生乐学的前提,也是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保障。

其次看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也就有了对待困难的不同表现。

其次看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次看是否能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许多问题的解决是在交流中找到的,许多学习能力是在合作中提高的。

还要看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生获得新知后,不仅要通过练习评价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还应注重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体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要知道一个灯泡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吗?解决的办法显然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个有着现实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教师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鼓励学生努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积极投入活动,但没有解决问题的A层学生的评价:你们一直都在积极地思考,努力地去找寻办法,真是好样的!大家在研究问题时,就得有这样一种劲头。有的学生用一块橡皮泥包住灯泡,捏成长方体,量出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把生灯泡拿出来,再将橡皮捏成长方体,量出长宽高算出体积,用这两个体积的差表示生灯泡的体积。对这类B层学生的评价是:这个问题与用公式求物体的体积可不同,灯泡的形状不是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需要想办法。现在你巧妙地把灯泡与长方体联系起来,再测量、计算,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真棒!对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C层学生的评价:你不仅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了,还给出了那么多的方法,在你的启发下,大家都会变得更聪明,今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分层评价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