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26”标尺让高效课堂“可望而可及”

时间:2024-05-04

文 | 余新国

“126”标尺让高效课堂“可望而可及”

文 | 余新国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每所学校也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往往涉及面广,条条框框多,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过高,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教师很难达到,这不利于引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河南省内乡县实验初中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外地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校实际,制定了衡量高效课堂的最低标准——“126”标尺,从而使广大教师的授课变得有章可循,使高效课堂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126”标尺的内容

“126”标尺的内容。一种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课堂”。二个核心:学生真动脑真质疑。六项指标: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并尽可能解决教材的重点和疑点问题 ;通过课堂检测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展示、展讲、质疑和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开发学生潜能;教师少讲精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成为课堂的主角和学习的主人;课堂每个环节应当有师生的评价;归纳梳理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126”标尺的实践

博采众长,去粗取精 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及上级有关课改的文件,把韩立福有效课堂教学法、西峡 “三疑三探”教学法、内乡“学导练”教学法纳入每周的业务学习范围。通过学习讨论,教师们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高效课堂的标准逐步达成共识,进而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可操作性强的“126”高效课堂标尺。

典型引路,由点及面 为了使“126”标尺在全体教师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一是组织省市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直录播教室上示范课,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二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中做试点,补充完善后再在所有学科中全面推广;三是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面对面、手把手地传经送宝,使帮扶更有针对性。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 一是成立课改督导室,定期举行课改报告会,宣讲“126”标尺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同时随机调度任课教师到指定地点授课,观察和检阅教师们使用“126”标尺的情况及实效;二是实行学校领导包年级、包班级、包学科组制度,要求领导随机进班听课,听后即评课;三是要求教导处安排专门人员进班观察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做好记录,在每周举行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进行通报;四是要求所有教师、所有课堂随时对专家学者、上级领导、参观学校、学生家长开放,提高课堂的透明度,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教育同仁的批评和建议。

“126”标尺的成效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使用“126”标尺进行教学,真正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能更多地采用讨论、辩论、展示、展讲、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能实行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能利用和谐沟通策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语或肢体语言交流,从而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合作者;能合理评价学生的言行,适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6”标尺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由原来的被提问者变成了提出问题者;由原来的不善发言者逐渐变成了争先恐后发言者。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养成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创新了课堂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26”标尺的探索和实践,引领教师们更新了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管理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教学效果良好。自推行“126”标尺以来,学校多次荣获市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招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县公立学校第一。中国教育网、《教育时报》等10余家媒体对学校发展做过专题报道。省内外400余校、3万余人到校参观学习。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实验初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