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秉持公平教育的教育观——建设特色化多元的高中学校

时间:2024-05-04

文 | 高月波

秉持公平教育的教育观
——建设特色化多元的高中学校

文 | 高月波

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普通高中学校,秉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实施什么样的办学策略,最终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形势及学校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为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在日前召开的十九大报告中继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备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为内核的价值取向,必须具备丰富知识和良好思维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必须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关键的创新精神,必须具备良好气质和健康身心为特征的魅力人格。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深化课程改革,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转化成指导教育改革的理念,深刻理解把握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课程的育人效果,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细化发展。

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质,是突出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革鲜明地体现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三大变化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权,实施公平教育。

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输送人才,学校作为一所普通高中中的普通学校,虽然学生来源是在重点高中选拔之后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弱,学习生活习惯欠缺,但学生可塑性强,教育空间大,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和学生仍然充满期待,寄予厚望,希望在学校教育下,学生学习成绩进步,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更多渠道升入大学。对此,学校就是要立足学生实际,认真探讨普通高中综合化的办学要求,根据学生文化基础与个性特长,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分层指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办学策略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立足学校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确立的学校发展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追求公平教育,实施多元办学,培养创新精神,锻造自立人格,构筑适应未来、面向世界的特色现代学校教育体系,造就市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第三极。

追求公平教育 追求公平教育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教育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公平包括宏观上的教育公平(地区间的教育公平、校际间的教育公平)和微观上的教育公平(校内的教育公平)。就本校来讲,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在校内实施好公平教育。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提出:能不能悦纳来到你面前的每个孩子,能不能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能不能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衡量中小学校长是否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三把标尺。

真正公平的教育应是建立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基础之上的,以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教育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实施公平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利用差异,改进差异,优化差异,弘扬差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实施公平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对待原则,在学校内部均衡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合乎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教学条件,都能实现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

实施多元办学 实施多元办学是我们应坚持的基本办学策略。在公平教育观的指导下,立足学校校情,进一步拓宽学生成才渠道,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实施多元办学。

学校确立了学生的成才规划发展方向为三个“三分之一”:普文普理类教育,文学艺术体育类教育,春考、国际化等综合类教育各占三分之一。

一是普文普理类教育。文化课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实行分层指导、培优补弱,通过夏季高考的普文普理类专业升入高等院校的本科专科深造。同时,开设小语种(日语)班,本着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组织数理化基础较好,但因为英语基础太差、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学生报名参加。

二是文学艺术体育类教育。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加强管理,分类指导,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发展方向,划分班级设置课程。让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文兼艺、理兼艺、体育等多种高考升学渠道,走一条更加适合自身个性特点、学业基础和社会需求的成才之路。

三是春考、国际化等综合类教育。充分利用好春季高考升学渠道,并统筹国内国外各种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开辟国外高等教育输送渠道,为有意向外发展的学生提供一条清晰、可行、直通的升学途径。

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必须下力气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尽管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为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教育部指导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切实转变原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性思维,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推进确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主线、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体、以归纳升华为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研究内容,学习应具有研究性质,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

锻造自立人格 锻造学生的自立人格是我们应达到的另一重要教育目标。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健全学校“三全两自一体”育人模式。

“三全”育人体制。“全员育人”,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让教师做学生的“人生生涯规划导师”;“全科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人格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统一;“全程育人”,构建起学生在校24小时全程人格培育服务,形成完整的学生人格培育制度。

“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学生发展体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日常校园活动与管理中的龙头作用,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中,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坚韧乐观,养成积极心理品质,并能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培养起坚强的自立人格。

“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全方位育人体制。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积极联系社会教育力量,建立校外课程基地与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搭建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立成长的平台,形成学校为主体,家庭、社会共同协作,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育人新格局。

坚持立德树人,秉持公平教育的教育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沿着多元办学的道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造学生的自立人格,是新形势下普通高中中的普通学校办学发展的前行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