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

时间:2024-05-04

王京凯 世纪明德CEO

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

王京凯 世纪明德CEO

教育一定是共享开放的,改革教育形态,突破教育时空,是研学教育的一大特点。研学旅行从字面可直接解读为“研学+旅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或“游”的极端。而研学教育是研学旅行的升华,更加强调研学的立体化、计划性、适用性、品质度,更强调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到研学教育的原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 我们到底怎样设计研学课程,如何实施;研学旅行与核心素养又有怎样的关系。简单而言,核心素养解决两大问题:个人自我发展,社会健康发展。研学旅行解决两大问题:个人自我发展,校外与校内教育的有机协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实践之一,研学旅行提供“教育所必须,学校所不足”。它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一是所有学生都应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知识、能力、态度等的综合锻炼;三是可以通过学校组织,依据学校育人计划进行专项定制、针对性实施;四是阶段性的,也是连续性的,覆盖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五是兼具个人价值、教育价值及社会价值;六是一个体系,是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的核心通道,是更加生动的成长课堂。

研学旅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它的真正价值在于研学的深度。我们发起成立“研学教育共同体”,联合政府主管部门、研学专家、研学旅行试点省份、研学旅行示范教育局、研学旅行示范学校、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优质营地等,使与研学旅行相关的各个维度充分贯通,联动打造有内涵、有力量、有新意、有趣味的研学教育。

“研学教育共同体”,标志着“游学5.0时代”以及“研学教育元年”的全面到来。依托“研学教育共同体”,通过区域交流、课题研究、落地推介、教材编写、研学导师专职培训、项目孵化等多种形式,从顶层理念、理论建设、课程开发、教育实施、安全保障、科学测评等内容维度,推动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最终实现。

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至少包含研学主题、研学课程、研学线路、研学基地、研学导师及安全管理六个要素。研学旅行要想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承载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就必须有课程设置。我们在设计研学产品时,会综合统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现实,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及兴趣需求,以及不同家长的培养计划,从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出发,让显性、隐性的教育在行走的课堂中自然发生。具体而言,主要依照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创造性;

实践性原则: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

安全性原则:安全第一,保障机制,保障责任,保障措施;

延续性原则:成长评估,研学总结,生涯规划,教学融合,跟踪调研。

好的课程设计不是学生按课程计划要求做,而是他喜欢按照课程规划自觉主动去做,因而在课程中要设计好实操的步骤,事先考察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考虑学生能否真正参与进来。那么怎样落地研学课程?怎样实现教育度?概括而言,在于研学主题的确立、研学目的地的选择、研学行程的安排、研学活动的精巧组织与安排,研学导师对研学主题的理解实施、对学生的指导交流,研学过程中的实时总结与呈现,研学成果的系统展示等。

研学课程的实施,应该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变成过程的主人。成长是多维度的,所以评价也应该是多维度的。随时可以评价,随时可以研学,处处可以成长。

依托首届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我们搭建了明德研学智库:通过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品牌活动,推动研学旅行区域化的有力落地;通过“向教育”实施计划,将营员的角色认知由单纯的“接受”,转变为“参与”,升华为“分享”;通过应用明德在线APP,推动研学过程动态立体化、研学成果展示创新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研学成长评价体系,形成学校专属学生专属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测评档案;通过推动研学导师专职化、导师培训系统化,不断探索归纳研学导师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构建推广研学导师培训标准体系;通过推动推进产品设计与接待服务转型,提升服务软实力。

研学导师的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专职化、专业化。过去几个月,我们从五千名兼职的研学导师里边,筛选出一千个有意向作为专职研学导师的,又从一千个有意向的里边初步筛选出了50名。对这50名,我们再进行集训,从这些人中筛选出20名,作为专职的研学导师,从不同维度再度进行系列培训。此后我们会以每半年100%的增长速度扩张研学导师的数量。我们第一批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很多工作模型,做了很多激励方案,以及成为未来研学导师的工作标准。这些专职的研学导师,数量还是不够的,我们一直启用大量在校大学生作为研学导师;对于兼职的研学导师,我们从招聘、选拔、培训到评价等环节有完善的体系。

安全是研学旅行的基石。我们从2015年起受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委托陆续参与了国家关于中小学出境研学、研学旅行基地等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参与起草、制定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依托“人人参与、人人担当”的安全理念,“最初最后一公里”的安全机制,落实全方位、全程安全管理;依托严密的组织架构、安全风险数据库、安全手册、安全保险、安全宣传等,创新安全活动,促进安全管理体系趋于完善,安全模型动态优化。安全管理应该有预案,有教育,有措施,通过组织方或者组织机构,或者学校来保证孩子安全。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自己学会安全保护,与外力保障他的相比,是更重要、更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研学事业离不开校内教育,是校内教育重要的补充,是和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的,不能脱离客观的规律。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我相信一百年以后也许不一定有世纪明德了,但是我相信一百年以后研学旅行这个事业一定是发展得更好,成为孩子校外生活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为研学旅行事业呐喊呼吁,增加学生用于研学旅行的时间,并获得学校、家长的认同,创造更多的校外教育空间,开发一批已有的基地,对现有的高校、科研单位、景点等进行改造,同时新建一批专业的基地等,我们的营地建设工作已经在路上了。“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希望通过研学旅行影响孩子,通过在线影响家庭,通过师训影响教师,通过论坛影响学校,通过办学校影响城市,通过教育扶贫影响社会,通过新青年影响时代。我们相信,教育不是把桶灌满,而是将火点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