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们的语文教育怎么了

时间:2024-05-04

文 / 刘旭昇

编者按 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华罗庚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语文也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基本手段。叶圣陶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当前,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语文教育?为此,本刊特别推出“话说语文”专栏,与大家一同分析探讨。

我们的语文教育怎么了

文 / 刘旭昇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汉语文的认识,也为适应全社会扫盲形势需要,教育系统把中、小学语文学习和教育标准降到了只需认识两三千汉字,没有阅读要求,具备初步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可完成高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强调的是:除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外,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语文学习就到此为止了。恢复高考后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还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全体国民,从大学教授到民工,汉语文教育水平基本相当——仅限于中、小学语文课本,识字不过两三千。这样的语文水平,在汉、唐盛世根本连知识分子都算不上。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汉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二是过于重视英语教育。这就导致了语文教育的不合理性。

一方面,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学习对学生们常常没有乐趣可言,死记硬背成了唯一的方式,这严重扼制了孩子智力的发育。大量的英语学习时间挤占了阅读汉语文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语文的学习,也就影响了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学习和认知能力、思维思考能力、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力,最终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语文教育弱化的大背景下,加上高考制度的引导,青少年在中、小学时期失去了阅读的充足时间。语文功底不深厚,直接导致文化素质的低下,最终带来思维水平、探索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继承者”与我们全民族前辈艰苦卓绝的努力相比,与中华文明历史上达到的高度相比,与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应有的高贵气质相比,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相比,相差实在太远。

不合理、不科学的语文教育,急需改变。变革中小学教育对英语教育的过度强调和对汉语教育重视不足的现状,调整高考中英语分值的权重,对于提升民族素质、学习思考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迫切而必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