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 李晓美
探寻文化立校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 | 李晓美
“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打造学校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广大学校管理者的共识,不少校长都付诸行动。然而,当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依然有不少突出问题,如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等。这极大影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效,也成为困扰学校管理者的难题。
“校长所讲的,就是我们平常想做在做的事情。”霍营中心小学的教师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所学校,有一种浸在骨子里的自信和自豪!”这是霍小新生家长对学校由衷的赞叹。教师的感慨由何而来?孩子入校仅一个月,家长又为何会对学校如此赞不绝口?归根结底一个问题:霍小的魅力或者说“魔力”何在?其实,凡是了解霍小的人,都会知晓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学校因“和育文化”的有效构建而生发出的强大凝聚力,进而形成的“学生阳光、教师自信、家长自豪”的鲜明特色与气质。学校文化的理念和目标该如何制定,又该如何落地?通过霍营中心小学王斌校长的一番解读,相信您一定能找到答案。
问:王校长您好。众所周知,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植根于学校实际。然而现实却是知易行难,生搬硬套者不在少数,当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对此,您是怎样看的?霍小“和育文化”的构建与生成,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王斌: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建设学校文化,绝不能完全“拿来主义”,必须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只有如此,学校文化才能具有永续发展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助力于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否则必定会因“水土不服”而不能长久。“和育文化”的诞生,正是与霍小相关的各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和育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从我们自己的学校生长出来的。
首先,“京师之枕,政通人和”是“和育文化”的地域之源。昌平自古以来就有“京师之枕”的美称,军事战略地位显著。明清两代,政府在京师近郊设立大批驻军点以拱卫京师。子弟官兵乡情捆绑,精诚团结,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之象。由此,在这种“和”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霍小也逐渐形成了重视乡情、友爱社区以及团结一心、协调一致办大事的传统。
其次,“传统六艺,儒家教育”是“和育文化”的传承之源。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见,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是全面发展的,所习得的知识既包括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也包括对个人修养的培育。我校“和育”文化与此一脉相承,意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将师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放在教育的首位。
第三,“和”文化与中国梦是“和育文化”的理想之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万邦协和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相融相和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本。“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合一”的“和”文化,深切体现了“中国梦”的本质: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严。霍小的“和育”文化恰恰是中国当代主流价值观的彰显——团结一心,熔铸梦想,激励所有霍小人为了学校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第四,现代教育和全面发展是“和育文化”的本质之源。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先在于它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人。霍小正处于开放融通的现代社会,自然要秉承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现代化视野和现代化能力的现代人。“和育”文化是借鉴吸收了儒家传统文化中“中和位育”的思想,又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才逐步形成了独具本校特色的教育文化思想体系。
问:“和育文化”是地域特点、文化传统与现代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这也就决定了它具有深厚的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和育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霍小承担昌平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王斌:我校是一所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服务范围既有社区,又有乡村,更有相当一部分外省市打工的随迁子女。复杂的校情,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需要我们凝聚人心,提高质量,也更凸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和育”理念,源于儒家“中和位育”思想。《中庸》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和”是指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而臻于协调统一的状态,“育”是生长发展之意。我们就想:“和”是“育”的前提,“育”是“和”的归宿;“和”是手段措施,“育”是目标方向。引申到学校教育,就是要通过“和”来实现“育”的目的。究竟“和”什么,又该怎样“和”呢?现代学校教育实质就是要追求身与心、教与学、师与生、家与校以及课程的协调统一,进而实现全面、和谐育人的目的。这样就产生了我们“以和致育,五和而育,求实、尚美、致谐、达悦”的“和育文化”。“执中守正、协调统一、和谐有序、相融共生”是其思想内涵,“和实、和美、和谐、和悦”是其外在特征。“五和而育”是指从课程、课堂、活动、环境、家校五个方面构建文化体系,去探索实现“和美共生”的教育理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建“作风和实、人际和美、环境和谐、身心和悦”的现代化精品学校,为学生的和美人生奠基。
“和育文化”理念的孕育产生,不仅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发展,更是对教育理想孜孜以求的理解感悟,它凝聚着霍小人的集体智慧,也寄托着我们的梦想。“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铸就了“和育文化”,这种文化又推动着学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问:经过五年的实践积淀,霍小形成了怎样的“和育文化”建设策略?“和育文化”落地的支点又有哪些呢?
王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学校文化只是浮于“纸面”而落实不到“地面”。我坚持认为,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有理念、策略、理想三个层面。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策略是支撑理念的路径、方法,理想则是共同愿景目标。只有三者同时具备,学校文化建设才能收到成效。这其中,“策略”很关键。我们以“和育文化”理念为指导,综合了学校发展的定位和师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确立了“一个目标,五大体系,九和文化”的发展战略。“一个目标”是从宏观层面上讲,让师生、家长普遍认识、认同学校发展理念,进而规划出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向心力。这里最重要的是“共识”,一定是让学校每一个人都要有所认识,都能够心向往之。比如我校愿景目标是“创建作风和实、人际和美、环境和谐、身心和悦的现代化精品学校,为学生健康、智慧、快乐的和美人生奠基”。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以和致育创建精品,五和而育奠基人生”。这是从学校“和育”理念中提炼概况出来的,同时又被广大师生、家长普遍接受和认同。“五大体系”属中观层面,即用文化构建和育课程体系、和育课堂体系、和育活动体系、和育环境体系和家校和育体系。这是五大路径,也是五大支撑点,是最重要、最精彩,也是最具创造力的地方。几年来,围绕“五大体系”我们不断深化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九和文化”是从微观层面来说的,即把“实、美、谐、悦”的“和育文化”理想追求又细化为九种文化形态,包括和融并蓄的理念文化、和而不同的管理文化、和衷共济的教师文化、和乐进取的学生文化、动静相和的课程文化、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百花竞和的活动文化、和风润雨的环境文化、和谐共进的家校文化。以保障将“和育文化”理念作用到学校工作每一个地方。创建学校“和育”文化特色,就是从“和育”理念出发,探索丰富“五大体系”的构建策略,追求“求实、尚美、致谐、达悦”的文化理想。
>>教育戏剧活动
>>学生获全国健美操比赛一等奖
问: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尤为重要。“和育文化”对此是如何践行的?
王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用文化构建身心和育的教育体系,就成为“和育文化”五大体系的重要一环。“和育”教育体系可从养成、品德、健康、艺术教育四个方面构建,基于此,我们形成了“好习惯好人生”“好品质好生活”“我健康我快乐”“我美丽我幸福”四个教育系列,按照知道、形成、评价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确定了以主题月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的系列教育实施方式。如三月是“自觉养成”,四月是“生命健康”,五月是“艺术体验”,六月是“成长励志”,七月和八月是“文明奉献”、九月是“习惯培养”,十月是“理想爱国”,十一月是“科技创新”,十二月是“遵规守法”,一月和二月是“尊重感恩”。围绕每月教育主题再由核心组和年级组制定出每月的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这样就形成了常态化的教育系列,月月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把德育和教育实践有机整合在一起,成为师生的常态教育生活。学生的品质、习惯的养成、价值观的培育,就是在这种教育生活的浸润下逐步实现的。
问:据了解,2014年5月,霍小举行了全国“十二五”重点课题霍营中心小学实验基地开题及挂牌仪式,而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和育”课堂。霍小的“和育”课堂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王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进行突破。“教学和育”,就是要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和育”课堂是以“和育”理念为指导,以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为追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深入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对主导与主体行为作用的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果。“和育”课堂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实”,即从教学整体看,目标明确,过程扎实;二是“美”,即从师生表现看,语言和美,环节顺畅;三是“谐”,即从教学过程看,思维活跃,互动和谐;四是“悦”,即从达成效果看,目标达成,体验成功。
为达成“和育”课堂建设目标,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制定并实施教学评价方案,及时总结、反馈、修正。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小课题研究,并聘请专家培训指导,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活动、“和育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问:课程是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实施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霍小是如何构建动静相和的课程文化的呢?
王斌:我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好高校支持小学教育特色发展项目资源、家校合作资源、社区家长资源,并挖掘培育教师资源,为课程开发铺好路。我校课程建设以培养目标为统领,以语言、品德、科技、体育、艺术五大素养提升为核心,坚持与学校“和育文化”特色建设相结合,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项目相结合,与课后活动计划相结合,按照国家基础课程、拓展必修课程、社团选修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构建出了适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和育”课程体系。在拓展必修课程中,我们开发出了“和育彩虹”心理活动课程、英语的低年级绘本课程;在社团选修课程中我们组建了26个社团,完全实行“走班制”,开设了“读书讲坛”“朗诵表演”“社区小志愿者”“创意美术”“健美操”“柔力球”“舞龙舞狮”“英语戏剧”等多门课程。特别是以“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三大社团为代表艺术活动异彩纷呈。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给他们搭建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展示风采的宽阔舞台,为学生的童年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问:走进霍小的“和育”校园,和风润雨的感觉特别强烈。无论是“和育园”内的“朝露”主题雕塑、进门广场中的“环璧流琮”景观和校园内“和育”文化石的设置,还是“达悦路”旁那棵黄杨树下“霍小情缘”主题碑记,抑或是校史馆中那些珍贵照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都于无声中向师生和来访者传达着霍小的文化和教育情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在“和育”环境创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斌:刚才你提到的那些,是“和育”文化环境中的“外显”部分。我们依据“精品定位,文化为魂,系统考虑,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12年建校开始,按照“两路两带四系列”的设计思路,研究制定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案,并分步加以实施落实,力求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育”的人文与自然相映生辉的校园环境。事实上,“和育”环境还包括“内隐”部分。“内隐”文化是指表现在师生日常行为生活中的精神状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你能时时刻刻感受到那种和谐向上的氛围,这种东西才是霍小真正的“魂”。自“和育”文化特色发展思路确立以来,我们不断地强化、深化“和育”理念。通过“九和文化”,我们把“和育”文化发展的理念、理想、策略深入落实到学校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到我们的校训、校风、校歌、校徽之中,真正的让师生、家长认同,也真正成了霍小人内在追求。应该说,“外显”文化环境与“内隐”文化环境是协调统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认为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要以办学理念为统领,融文化特色、教育功能、优美和谐环境为一体,让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能享受到工作、生活的愉悦,成长、发展的幸福。
问:去年,霍小承办了第三届全国自主教育高峰论坛,学校“和育文化”特色成果的展示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活动期间,家长志愿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的积极热情与细致耐心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让人感觉到他们真的是把学校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和育文化”是怎样处理家校关系的呢?
王斌:我们坚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育人,就要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力量调动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如此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常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实具体到学校,就是让要家长和社会认同、满意。为此,自2004年起我们就开始了“家校和育”的探讨,致力于构建“和谐共育”的家校文化,“提高理念认识,深化途径策略,形成有效合力”的基本思路不断完善。学校建立了家委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长培训制度、家长志愿服务制度等管理机制和平台,并经常性开展家长“和育”沙龙、家长“和育”大讲堂等活动,完善家校资源库,建立班级微信群和学校网站,密切家校间的沟通联系。学校还开展了社区志愿者行动,与相关单位结成共建单位,与社区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服务于社区,如开放体育馆、体育场、教室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培训场所,与友邻单位合办联谊活动,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等,从而在社区营造了互动、共享、双赢的育人氛围。如今“家校和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实践证明,“家校和育”理念的确立,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优化了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也树立了霍小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
最后,我想说,“一个目标,五大体系,九和文化”是霍小“和育”文化特色建设的战略构想,也是实现现代化精品学校发展目标的路径策略。“和育文化”的建设,既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是霍小人探索学校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通过特色文化建设,我们的目的是要回答学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什么样的理念、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如何去发展的问题。现在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了答案,今后也会获得更多、更好的答案。为学生健康、智慧、快乐的和美人生奠基,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信念,更是我们的责任。
结语:两赴霍小,感触颇深。充满文化意蕴的校园、教师积极认真的工作状态以及洋溢在每个角落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中层干部的全局意识和优秀的执行力,更是令人钦佩,他们在专业和管理方面都能独当一面,成为霍小持续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而这一切,都是王斌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全面、深入探索“和育文化”理念所取得的成果。最后,不妨从霍小的实践中来梳理、总结一下文化立校的正确打开方式。第一,校本生长,方能持久。文化理念必须是从地域和学校实际这一“母体”中“生长”出来的,这是其生命力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第二,文化寻根,智慧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恰当运用,必将受益良多。第三,系统构建,春风化雨。文化建设中,落实与执行非常重要,要在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完整系统的操作体系,将理念切实贯穿于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真正为他们服务、让他们受益;关注家校,形成合力。建立良好的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的沟通机制是学校文化构建的重要一环,教育合力的形成将产生1+1+1>3的聚合效应,从而使学校发展如虎添翼……相信随着霍小“和育文化”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关于文化立校的启示和经验。就让我们送上祝福,拭目以待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