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实践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再认识

时间:2024-05-04

文 | 周晓芳 吕俐敏

小学语文“实践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再认识

文 | 周晓芳 吕俐敏

综合性学习是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置于活生生的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它最能体现学生的智慧和精神,突出表现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引导语文教改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分三类:1--2年级是以课文为主体的单篇结构;3--4年级是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5--6年级是“围绕主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因地制宜,突出实效 综合性学习意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唯教材是用,也不能过分追求、模仿所谓的新形式而忽视训练效果,而应该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

关注过程,重在指导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应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筛选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紧扣目标,凸显学科特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活动应当同课文的阅读紧密结合,如果一味地强调跨学科的整合,背离学科学习目标,会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受到极大的伤害。

研究小课题,体验大快乐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用学校、家长、社会、科研部门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协同教学。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很多素材,如新闻联播、杂志、旅游景点介绍、地图、本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要学生有兴趣,学习这些材料时,他们会感到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在学习生活。此时语文的学习和生活更贴近了,学生参与和体验生活的乐趣会使语文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

多学科融合,开发多元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课改提倡的学习法。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学会综合运用。这样语文学习就远远超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天地,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这一桥梁,构建了更为开放的课堂。

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由“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组成。“有趣的汉字”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传说、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汉字。

具体内容的分析与重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共涉及七个方面的内容: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生活中的错别字、赞汉字、书法艺术。通过对每一个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猜字谜” “有趣的谐音” “生活中的错别字” “汉字的故事”侧重于对汉字的音形义的辨析与掌握;“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赞汉字”侧重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来掌握汉字要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其次要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可以对汉字有初步的认识。

归类合一的思考:汉字的演变历史是怎样的呢?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掌握并区分汉字的音形义呢?历朝历代书法艺术大家是谁呢?为什么我国人民对书法这么喜欢?书法艺术的历史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制订活动计划 采用“阶梯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基础不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梯式”学习流程。①全班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1课时) ;②“猜字谜”,先小组活动再全班活动(2课时);③全班活动“有趣的汉字”(1课时);④阅读《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3-4课时);⑤“生活中的错别字”调查、课本、读物和街头等地方的错别字(1课时);⑥欣赏“书法艺术”(1课时);⑦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2课时)

采用“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地区、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并进式”学习流程。①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猜字谜、第2组有趣的谐音等。②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或学生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小组,供学生制定计划和活动参考。

活动方式:采用自愿的原则,视实际情况而定,通过画画、制作手抄报(剪贴报)、演示文稿、文字表述、论文、调查报告、表格、条形统计图、雷达图等进行学习过程的汇总与汇报。之后学生依据活动方式制定计划,完成各项探究问题。

活动展示 各组按照探究问题“猜字谜”“有趣的谐音”“生活中的错别字”“汉字的故事”“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等内容进行汇报,了解汉字音形义和汉字的历史演变。齐唱《中国汉字》歌曲和齐诵《赞汉字》诗歌,抒发对汉字和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系列课程的开发

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直接的资源。它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高效、最便利的凭借,也为综合性学习选题指引了方向。我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和处理教材上。

以教材为依托,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的拓宽指引方向 首先,紧扣教材编排的“实践专题”,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课程。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创造性地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理念,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地安排综合性学习课题和学习形式。高年级教材出现了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采取这种大综合的学习方式,是同本学段综合性学习要求的提高相适应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例如:“轻叩诗歌的大门”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可以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让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享受学习诗词的乐趣,在交流中发展,在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以此类推,五、六年级的“实践专题”,可以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进行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开发。

第二,拓宽“教材内容”,发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叙事的、写景的,还是说明的,内容大多非常精彩,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就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发出生动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如小语第三册《我是什么》 可引导学生讨论: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水呢?(水的形态,水的用途,水对于生物的作用,水为人类做了哪些好事,水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如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②怎么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询问父母、上网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③怎么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呢?(可以说一说、写一写,可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④先分小组再组内分工,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资源的共享会让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

第三,提炼“单元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现行的教材大都按单元主题编排,在学生学完本单元教材内容后,尝试查找、搜集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资料,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例: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安排了《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等,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教学后,可以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以教材为契机,采用了恰当的表现形式,即学生通过“看”“说”“写”等形式向课外拓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生活为源泉,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的实现提供契机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鲜活事实进行综合性学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价值的实现提供契机。

一是关注生活问题,相机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发表对事件或问题的看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例如,组织一场语文综合性活动“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如 “怎样除去衣物上的瓜果及果酱渍” “炸油条时为什么加膨松剂”“为什么炖鱼时要加料酒”等,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及现象提出疑问并大胆设想,尝试各种解决方法并乐于去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渐形成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是接触亲近自然,适时进行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学生只要走出课堂,更多地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就能更好地体验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我们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特点,组织“清明祭扫”“立秋与农事”等活动,让孩子从中感受各个节气的意义与美好。

三是挖掘地域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三个方面都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精神领域: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使其体验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课程开发是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社区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

知识领域: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会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以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技能领域: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因而必然有助于教师课程能力的全面提高。

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起“研究者”的任务。一般而言,学科教学都是站在一门学科的基础上,只看到整体课程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而只有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才能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站在整个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对所教学科有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使教学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语文综合性学习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才能的舞台和学习的空间,也给予了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提高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良机。

(本文为“北京市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小学语文工作室”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