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教育研究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区域教育改进

时间:2024-05-04

文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 彭江龙

区域教育研究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区域教育改进

文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 彭江龙

2015年10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了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葡萄小学,这所农村小学的优质发展和孩子们的优异表现受到默克尔总理的连连称赞,也引发媒体对包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关注。

为切实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状况,为区域教育发展找准定位、诊断问题、厘清思路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2011年开始,包河区教体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成为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区,连续5年累计124所学校4888名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心理健康和艺术等全部学科的质量监测。

一、寻找一把“尺子”

——衡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标准

公平和质量是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从公平的机会走向公平的质量,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是人民的期盼,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以前讲教育质量,被狭隘理解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手段,分数成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依据。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如何衡量科学的教育质量,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遇到了难以量化评估的技术难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通常的学业考试有根本不同,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业质量,也对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体质等进行监测,同时从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关注造成不同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弄清不同质量状况背后的原因。质量监测的结果主要服务于教育决策、改进教育教学,不与升学挂钩,不对学校和学生进行排队,有助于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也解决了义务教育质量难以监测的难题。

二、找准自己的“位子”

——在全国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对于区域基础教育来说,就是要摸清本区域教育质量的基本现状,了解本区在本地区、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什么位置,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从而对症下药,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义务教育不组织全国统一考试,也没有组织全国性的学业水平调查,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目前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和自己的优劣势。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严密的组织、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明明白白地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推进区域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例:

图1:包河区2012年四、八年级数学成绩(量尺分数)

从图1可以看出,2012年我区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量尺分数)平均分为538分,高出我省均值11分,高出全国均值38分,八年级数学成绩平均分为549分,高出我省均值25分,高出全国均值49分。

图2:包河区2014年四、八年级数学成绩(量尺分数)

图2 显示,2014年四年级数学成绩平均分为550分,高出全国均值50分,比2012年增加了12分;八年级数学成绩平均分为551分,高出全国均值51分,比2012年高出2分。因为量尺分数是根据学生作答情况,采用项目反映理论模型得到的学生能力分数转换而来的测验标准分数,具有不受测验题目差异和测验难度影响的特点,使得参加不同年度监测的分数具有可比性。从上述两个年度的量尺分数看,我区四、八年级的数学成绩整体在提升,尤其是四年级提升幅度较大。

图3: 2011—2014年各监测学科达到水平Ⅱ以上的学生比例

从图3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个别学科外,四、八年级学生学业表现水平达到水平Ⅱ(共设四个水平段)以上的比例均在 90%以上。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不仅关注学业质量,还包括均衡、课业负担、身心健康等多个角度,涉及学生、教师、学校多方发展状况。质量监测中心对我区2011—2014年总体监测情况给予这样的评价:“学生学业表现在同年度监测的样本县中位于前列,学校教学资源配置较明显地好于总体均值,区域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效果较好”;“包河区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学习情感、态度和学习资源配备等都处于全国较为领先的水平,且校间差异相对较小,呈现出较好的高水平均衡发展态势”。报告同时也从不同年度指出我区在课业负担、校际间差异、学生的近视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系列的数据,帮助我区准确把握区域教育各项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也明确了发展方向。

三、提供突破的“口子”

——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内部调研缺少重点,分析缺乏数据,决策没有比较,执行不见反馈,教育行政管理更多地依赖于管理者或管理者群体的经验与直觉,教育决策随意性强,持续性弱,质量难保证,影响了决策的说服力和公信度。有效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基础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运用数据说话,以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对整体的教育质量做出判断,对未来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尤其是比较准确地分析和指出了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有利于提升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专业化。

我区在每次质量监测后,都要认真研读监测报告,读懂数字背后的问题,把问题归类,看哪些是学校层面的问题,哪些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哪些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显智慧,破解难题促改革。下面以2011年质量监测结果为例,呈现几则我区基于质量监测结果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案例。

案例1《包河区2011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英语和体育教师工作状况报告》指出:“79.2%的四年级体育教师和68.2%的八年级体育教师第一学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69.6%的四年级体育教师和95.5%的八年级体育教师专业对口”。《包河区2011年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思考与建议》指出:“2011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反映出包河区教育(英语、体育)存在较为明显的校间差异,这将制约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师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尤其是一些偏远、薄弱学校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是当下不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学业水平校际间的差异。为此包河区教体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破解了这一难题。一是优先补充音乐、美术、体育、英语教师。2012—2016年,我区共计招考英语教师85名、音乐教师52名、体育教师93名、美术教师47名,并优先补充到相对偏远或薄弱学校,极大地缓解了相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成立“包河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从区内名优学校累计选调80余名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学科专职教师开展“走校支教”活动,既满足了偏远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又带动培训了支教学校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一致欢迎,得到时任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三是引进体育、艺术专业人才,为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近5年引进包括手球、击剑、舞蹈、器乐、足球、篮球、象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或专业院团演员、取得相关奖项的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共计68人,为学校特色办学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四是成立“包河区校外专家指导中心”。为进一步丰富全区少年儿童的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特长,解决学校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缺少专业教师的困难,从省、市、区等专业团体聘请100多名专家、非遗传人和专业演员作为中心的教师,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加强社团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五是成立“包河区外籍教师服务中心”,聘请10余位外籍教师来我区任教,选派优秀教师赴美、英等国支教或培训,13所学校与美、英等国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区域英语教师水平。5年来,我们不仅解决了2011年监测报告所反映的体育、英语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或专业不对口问题,更为学生的特色发展、社团建设和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案例2《包河区2011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指出:“教师、校长们干劲十足的同时,能够沉下心来深层次思考学校内涵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的校长不多”,“对如何提炼、凝聚、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缺乏策略,没有具体措施”。

针对校长规划意识不强和对学校长远发展思考不够的问题,我区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性协商式督导评估”。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专家的研究力量,引导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赋予学校更多的发展选择权。每所学校自主分析发展现状,自主确定发展理念,自主明确发展定位,自主厘清发展思路,自主优化重点项目,自主选择实施路径,自主申报项目经费,自主展望发展愿景。学校和教师的规划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好的规划真正要落到生根,需要督导部门跟进评估。包河区教体局推行“基础性”和“发展性”双轨评价。基础性指标由教育督导部门制定,主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学校的基本规范,体现不同办学背景条件下学校发展的共性,具有基础性、强制性、统一性。发展性指标由学校根据发展规划自主制定,教体局与学校协商确定,协商式评估的双方都是主体,都能发挥充分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学校的发展利益最大化。发展性指标因校而异,一校一指标,一校一评价,体现差异性和自主选择性。发展性协商式督导评估改变了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的评估模式,建立与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充分反映学校办学的努力程度和预定目标的达成度,学校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自主发展权,还获得了更多的评估参与权,每一所学校都因此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我区大力推行GUS(政府、高校、中小学)合作,引进高校专业力量的支持,全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从2012年开始与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团队合作,先后有四批20所学校成为校园文化试点校。区教体局从政策、资金、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试点校创建。专家团队通过头脑风暴、课例研究、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与学校一起总结提炼核心办学理念,构建校园文化行动实施策略和路径,“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氛围业已形成。

案例3针对质量监测报告提出的“进一步缩小校间差异”的建议,我区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采取 “迁移一批”“带动一批”“培养一批”的原则,依托名校兴办10余所分校,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引进知名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成立师范附小等6个教育集团和南园学校学区联盟,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二是加快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近5年区财政投入教育经费达40亿元,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经费达3亿多元,学校标准化达标率为100%。三是着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近四年招聘、引进中小学教师1200人,并优先向偏远学校倾斜,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培养工程,成立6个名校长工作室、5个名师工作室、13个学科工作室和特级教师艺友会,先后有5位名校长在北师大举办“办学实践研讨会”,与北师大、华师大等知名高等院校合作举办校长高级研修班,开展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

案例4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监测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对学生的近视率、学习压力、抑郁倾向、课业负担等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区教体局采取一系列举措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从监测情况看,还有一些学校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没有保障,大课间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为此,区教体局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在开学检查、督学随访督导和“常规管理一日督导”活动中都把开齐开足课程、大课间活动和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必查项目,同时根据学校客观情况,为学校解决师资等实际困难。二是设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咨询师。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在全区所有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区教体局免费提供专业培训,并鼓励教师报考职业咨询师,如今全区每所中小学都有专业咨询师。三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2014年投入200万元在四十八中望湖校区、二十九中、四十六中、屯溪路小学和师范附小5所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年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依据监测数据和报告,对发现问题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公示和向家长通报。同时建立包河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常态化,以便及时掌握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发展动态,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改变评价方式。在学校评价方面,我区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区教体局先后出台了《包河区素质教育成果奖评估实施方案》和《包河区“体艺2+1项目”奖励办法》等对学校实行多维度多元评价,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积极引导学校开展学生评价改革,如屯溪路小学经过近十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内容多样、主体多元、标准多维”的学生评价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赞赏。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设立社团建设专项资金,开展“社团建设成果奖”评比。全区现有在籍社团500个,开展以“放飞梦想,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大舞台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尊老爱老”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合肥工业游”活动,开展以“锻炼意志品质,收获健康快乐”为主题的素质拓展培训活动,组织速度轮滑对抗、太极拳、跳绳、经典诵读、鼓号队、群舞、器乐、健身操和课本剧表演等比赛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这样的案例,在我区还有很多。通过数据分析问题,再针对问题拿整改方案,让区域教育决策者真正实现“对症下药”,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区域教育问诊把脉,推进区域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如今,包河教育人正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探索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出路,为实现“全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中部地区教育改革创新引领区” 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而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