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生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央财政更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这一高远的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我的教育十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国家同频率、共振动,是奋进的十年、激情的十年、充实的十年。
2012年,我走向新的岗位、走进新的工作环境,成为了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我满腔激情投入其中,信心满满地鼓励自己克服一切困难,让自己献身教育青春无悔。可当我真正来到新的学校工作时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迎接我的是一所“老破小”并且濒临撤并的村小。
这所学校的校舍是四十年前的老旧砖拱结构,砖瓦缺损,房顶长满了荒草;所有房间的门框窗户没有一个稳当的,每个房间的玻璃总有那么几块是残破的、拼接的;课桌椅是那种廉价的,桌斗还破着洞,凳子吱呀吱呀地叫喊着;更困难的是冬季取暖还要生火炉,老师学生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我曾担心孩子们煤气中毒,有位老师打趣道:“这个倒大可不必担心,门窗都是漏气的,空气流通没问题。”虽然是句玩笑话,却恰恰反映出大问题———校舍亟待修缮。但是老师们身上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担当的勇气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着实让我深深感动,原本心灰意冷的我重新鼓起勇气和老师们坚定地站在了一起,开启了学校的变迁之路。
说“变迁”容易,做“变迁”难。我每天处理完学校的事务,还要找村干部沟通协调,希望在资金、物资上得到支持,逐步更新学校的落后面貌。虽经过多次协调,但没有多大的进展。本来激情似火的我被现实狠狠地泼了个透心凉。无奈之余,只能先冷静一下,专心地搞教学工作。毕竟,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就是教学。经过和老师们团结一心的努力,终于在当年的期末测试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校由原来的全镇垫底甚至均分低于20分的惨状,上升到全镇前三。老师们的干劲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
可是,看着全校师生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心里真不是滋味。写申请吧!于是,我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改资金。申请刚刚递到镇里,联校校长立马回话:“小李,放心等着吧。国家马上就有行动了!”随手递过来一份文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国家要对我们这些薄弱学校加大扶持力度了。”回校后,我将这个好消息转达给全校师生,每个人都翘首以盼。
很快,变化来了。2014年,我县的教育均衡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原来“老破小”的校舍焕然一新:牢固、密封、敞亮的合金门窗撑起了教室的光亮;雪白、平整的内墙显得教室更加宽敞;光洁的桌凳让上课的孩子们更加精神,孩子们抚摸着新课桌,脸上洋溢着难以名状的喜悦;颜色鲜艳、层次分明的外墙使得整个校园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无论是在朝阳中还是夕阳下,这个多彩的校园都看着那么美、那么动人。
原來那所“老破小”已然不复存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所崭新且“五脏俱全”的完全小学。经过全校师生半年多不言苦累、加班加点的设计、整理,图书阅览室诞生了,崭新而丰富的图书大大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丰富了师生的学习生活;电脑室可以让师生触摸到更加广阔的时空,开拓更宽广的视野,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以前不敢想的“电脑绘图”;还有展示师生风采的展览室,张贴、悬挂着老师、学生的书画作品、手工作品等。每天,每位老师、每个孩子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进校园,这真是久违的馈赠。
2021年,国家还给我校每个教室配备了互动电视,安装了录课设备,使得我校的硬件设施达到了比肩县城小学的水平。每位师生都在感恩着党和国家,洋溢着激情,努力学习着、进步着。
(作者单位:盂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石岳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