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助力“双减”落地,社区教育大有可为

时间:2024-05-04

唐斌

“双减”后,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该如何管理学生?特别是课后如何管理手机、如何管理孩子的安全,是很多家长焦虑的问题。有的家长因上班而无法陪伴孩子,只得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甚至有的没有特长爱好的孩子也被强迫学习特长;还有的家长不得不请家庭教师“一对一”补习文化课。据了解,“一对一”的课时费是小班费用的6倍以上,艺术课的费用就更高。如此,补课支出比“双减”前更高,学生、家长的“负担”不减反增,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除教育观念的转变外,不仅需要“堵”,更需要“疏”,要满足家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社区可顺势而为,全方位提供免费的教育供给。

一是全面调查分析,加强精准供给。调查本社区家长、学生的课后需求情况,梳理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针对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或服务内容,解决孩子周末或寒暑假无人监管、无人引导、无人陪伴等问题。

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集约与共享。集中人力资源,招募退休干部、家长志愿者、优秀艺人、大学生、党团员等,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如手工艺、美食、说唱、书法、绘画、作业辅导等,加强社区间合作,实现資源交换与共享,节约资源成本。

三是开设多样课程,让教育回归本真。运用社区资源,开设体现童趣的课程。发挥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优势,开设趣味阅读、交流体验、诵读与展示、电影欣赏、动漫制作欣赏等课程;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如小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整理、场馆保洁、秩序维护等;发挥社区及青少年宫人员、场地资源优势,开设地方文化体验、研学旅行、劳动手工、书法艺术、经典国学、故事演讲、趣味游戏、健康体验、智能车、3D打印等课程;运用社区商场、饭店等服务资源,设计参观、调查、体验等实践活动课程。

四是完善管理服务,提高课程质量。做好课程研发与实施、餐饮、安全管理、课程评价等工作,让孩子舒心、家长放心。针对不参与任何课程的孩子,提供托管服务,为这部分孩子营造“好玩”的氛围,让孩子能安全、自由、愉快地玩耍。地方政府可将学生参与率、巩固率、满意率纳入社区公益服务评价内容,以激励社区改善服务水平。

各级政府应履行好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回应社会关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如购买课程、支付聘请人员劳务费、租赁场地等,让“双减”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