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育智 李卫祥
社区教育是我国大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更加迫切,社会治理的创新对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城乡协调、村民自治提出新要求,这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一、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条件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
当前,山西省基本实现了社区教育全覆盖,60%以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成立了社区教育机构,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开放共享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山西省依托山西开放大学设立山西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地市依托市电大或职业院校成立社区大学或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各县(市、区)依托县级电大或县级职教中心成立社区学院,乡镇(街道)利用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等机构组建社区教育站(点),行政村(社区)依托乡镇社区学校指导本村(社区)教学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通过整合统筹,逐渐形成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市社区大学—县社区学院—乡镇社区教育站—村(社区)社区教学点的社区教育网络,较为完善的机构设置为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
山西省有着保障农村社区教育实施的丰富资源:各级各类学校如普通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大学、老年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中心、农业机械化学校等基本分布在全省各地市和县域;各类科普教育机构如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面向当地居民免费开放;还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包、网络核心课程、视频慕课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可依据特色资源开发红色基因游、文化研学游、历史古迹游、风景名胜游、美丽乡村游等,各地区还可借助“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掘和整理特色传统、名优产业、独特文化、风俗民居等具有鲜明地域性、独特性的教育资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山西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有力的政策保障
山西省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进和保障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例如《山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形成覆盖城乡的全省社区教育网络,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对多样化教育培训的需求;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诸多的政策措施为全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山西省全域有着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可以根据社区成员成长、发展的不同需求,分区域、分时段、有重点、多层次地开放。农村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就是根据社会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要求,在优化开放平台功能、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对全体受教育对象开放。农村社区教育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的课外作业辅导,也不是针对中青年劳动力或返乡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更不是针对社区老人或残障人员的医疗养老服务,而是整合利用社区内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根据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或需求的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面向社区的全体成员开放是其首要特征。
开放性原则还表现为对教育者的开放。在社会治理视域下,政府不再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单一主体,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等都可以成为教育者。例如,高等农业院校凭借人才、劳动力、教育、科技、合作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农业企业借助自身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组织职业教育培训等。
(二)整体性原则
山西省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全省域、全方位的,是涉及政治生态建设、资源经济转型、历史文化保护、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开展也要坚持整体性原则,防止唯分数、唯技能、唯检查的片面甚至错误的教育观。
首先,农村社区教育是农村社区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社区教育的各类场所设施等硬件建设与信息文化等软件配套以及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的布局与完善要与整个社区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培育情况相一致。
其次,农村社区教育要树立整体性观念,实施多元化治理,综合考虑社区各级各类机构及部门的发展规模、资源优势,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调整和合理配置,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發展性原则
山西“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因此,明确发展的转型方向、绿色特质和创新属性是紧要任务。同样,发展也是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原则。
首先,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要促进社区所有成员的发展,使其在个人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劳动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进而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经济收入的增加,防止社区村民产生只顾收入增加、不顾文化提升,只管个人进步、不管社区发展的错误观念。
其次,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要从社区实际出发,发掘社区的经济、文化特色与优势,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推进,既不能盲目模仿,也不能整齐划一,要考虑本省南北中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根据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不同阶段逐步开展,有序推进。
三、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应积极构建政府机构宏观调控、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基层农村自主活动和社区个人积极参与的协调与融合机制,形成内外联动、多元协同的教育机制,有效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一)引才引智、晋才晋用,激发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人才活力
发展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进“引才引智、晋才晋用”工程,持续激发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人才活力。202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引进、留住、用好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三晋大地竞相驰骋,奋力跑出山西创新“加速度”。
近年来,山西省的一些基层就业和人才引进政策,为激发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人才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政策,极大推进了基层农村的医疗教育事业发展。2020年山西省“两会”期间,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在山西实施公费农科生定向招生培养的建议”,得到省委书记亲笔批示“可小规模试点”,进一步促进了基层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山西省的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创业政策也为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山西省选调生招录计划中设立50余名涉农专业专门岗位,用于基层农业农技人才培养。例如,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江利斌,学成返乡成立“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黎城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乡村父老脱贫致富,还成立核桃树修剪服务队,免费为村里的群众讲解核桃种植修剪技术。
此外,《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的意见》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晋商晋才回乡参与建设。
(二)多元协同、群策群力,形成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合力
发展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要积极发挥政府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的作用,持续加强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治理、监督和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山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多元协同、群策群力,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合力。
例如,结合山西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寻求经济转型、社会改革、市场发展、社区治理等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契合点,鼓励和动员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加入;利用山西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片,紧抓山西省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融合区和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做好基层农村社区的民俗民居、历史名人、特色传统、名优产业、独特文化的延伸、发掘、保护和传承,发挥文化效应和经济价值;鼓励社区村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兴趣、需求或特長等,组建学习团队、兴趣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
(三)民生为主、就业优先,扩大农村社区教育影响力
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联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等,主动对接居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社会、科学生活、公共卫生、安全健康、就业再就业等教育培训活动,推进社区村民的基层社区自治、社区服务就业、就地就近就业等工作。通过民生为主、就业优先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就业技能提升、经济收入增加、文化水平提高等“硬杠杆”扩大农村社区教育影响力。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多措并举抓好就业增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围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重点开展农业技术、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手工技能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贫困家庭子女、农村低保家庭、困难职工家庭和残疾人实施技工院校技能脱贫行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雨露计划”等技能脱贫攻坚行动。
此外,发展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把农村社区教育纳入山西省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牵头做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确保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 田 薇
(投稿邮箱:634995682@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