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杨志红:情洒校园 播种希望

时间:2024-05-04

田薇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愿用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去照亮别人;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愿做人梯的第一阶,让人们从这里攀登,去摘星攀月;有人把教师比作渡船,愿荡起双桨,把一批批人才送往理想的彼岸。阳泉市郊区荫营联校上白泉小学的杨志红,用25年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和使命。

投身杏坛勇于探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刚毕业时,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杨志红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踏进学校那片土地时,她却有些惊讶:斑驳陈旧的校舍、简陋狭小的办公室,特别是那张用五个耐火罐子架起来的床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她有点茫然失措了。可当她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听到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她发现,自己原来是可以不在乎这些物质条件的。

为了使自己尽快成长,她研究全国各地优秀的教学案例,触摸当代教学改革跳动的时代脉搏;她要求自己备课不照搬照抄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学情精心设计,做到“胸中有书”;在课后详写教后心得,对自己的课找缺点、找不足,以激励自己不断改进。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她一直专职自然学科教学,被当成一名“可有可无”的副课教师。面对学生的不重视、家长的无所谓,她却从不气馁。当时由于学校实验器材缺乏,加上学校从来没有像样地上过自然课,没有现成的教具、实验材料,所以她的备课就不是简单的教学流程的编写,而是包含了实验设计、实验材料搜集、演示实验、实验安全措施的预设等涉及全流程的准备。上一节课,要提前准备好几天。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好奇心,她还在课后鼓励学生一起研究设计实验、一起搜集整理实验材料。她常常穿梭于学校对面的大操场逮蚂蚱、捉蚯蚓,在学校一次次尝试热胀冷缩实验,与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效果。由于把情感融入了教学中,她的课堂总是呈现师生和谐、朝气蓬勃的场景。正是这种坚持、这份执着,使她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获得了阳泉市郊区“自然教学能手”的称号。

爱岗敬业勇挑重担

“热爱教育是教师的天职,倾心教育是教师的天性。”她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从刚走上工作岗位到现在的每一天,无论学校怎样安排,她都默默接受,并会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到学生身上。因为她坚信,只要有付出,学生就会成长。

25年来,她教过了小学除体育以外的所有科目。在她的记忆中,最难的是英语、数学教学,她与学生一起学、一起成长;最费精力的是自然教学、她与学生共同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刚合并联校的那一年,她带一个班的数学、四个班的自然,并且年级各不相同。从开学第一天到考试前一天,没有一点空闲,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抽查学生背诵,忙得不亦乐乎。快考试的时候,白天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晚上学生都走出教室时,她才会感觉到自己发烧头疼。那一年,她所带的课在全联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9年,她任学校教导主任兼带六年级数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安排、检查、督促、整理资料,占用了她大半的工作时间,而毕业班的压力使她的担子更加沉重。为了学校、学生两不误,她把辅导学生的时间安排在了中午午休,上白泉的学生在上午课后改错、辅差,外村的孩子在下午上课前辅导。那一年,她中午没有放心休息过一次。由于工作的劳累,她患上了颈椎、腰椎疾病,但不愿耽誤学生的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那年她带的数学课成绩名列全区前列,学校教学工作获得区先进集体称号。

付出总有回报,优异的成绩给了她最大的安慰,2016、2017、2018年她所带的毕业班受到全区表彰,所带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所以她坚信,倾心教育是教师的天性,爱同样是付出与收获的桥梁。

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25年来,她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她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0多年前的学生爱弟,从小失去妈妈,学习成绩不好,杨志红常常帮助爱弟梳头、洗脸,自己一个人在学校时,也会尝试着叫小爱弟来作伴。时间长了,爱弟对她有了母亲般的依赖,有什么知心话都会对她说。

“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这是她常说的,也是她常做的。一个叫小丰的孩子,几年前父亲去世,她心疼这个孩子,平时中午不回家时,她会照顾孩子吃饭、喝水。当她听说学校年轻教师有一些衣服没穿几次要送人时,也会动员他们送给需要的小丰。她不光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这个孩子,在思想上,也力求使孩子健康成长。去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资助了小丰一些学费,当了解到他连个感谢的电话都没有打时,她主动和孩子谈心,给她讲解知恩图报的道理,直到孩子红着脸说:“老师,我一定记住叔叔的恩德,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的。”

是啊,正像歌词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她说,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寻得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杨志红不断审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地学习叶圣陶、张志公、钱梦龙、魏书生等名家的教育思想。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不厌其烦地练习、一丝不苟地备课。渐渐地,杨志红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数家珍,能够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构筑知识网络。身为人师、培育桃李,她深深地爱着教师这一职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她不断完善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置身于学习的海洋之中,潜心研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连续5届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区电教能手”,1999年、2006年被评为市“教学能手”,2007年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除此之外,她撰写的多篇课改论文获国家、省、市、区奖项,并从2004年开始参与了研究性学习教材的编写,《过年啦》《形形色色的花》《杀人的烟雾》《神奇的大气压》入选学生教材,2017年两次在全区进行公开教学。2015、2018年获区“十佳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获“阳泉市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倾一腔心血,托举起辉煌的太阳;撒一片爱心,播种出金色的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她决心再接再厉,为提高教学质量奋力拼搏,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一朵朵可爱的花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