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梨园金曲变成教学“惊喜”

时间:2024-05-04

文|麦小颖

接到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送课下乡”到化州官桥中学的授课任务,我感觉颇有压力,但同时也很兴奋。作为音乐教研员,我更多的是与一线教师交流,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已是两年前了。我认真做好一切准备,就等2018年5月18日这一天的到来!提前一天晚上调试好课件,课前10分钟我已到达教室,这种感觉竟像毕业那年第一次上音乐课,少许紧张、兴奋,又满怀期待。

这节课是京剧欣赏课。上课预备铃声响起,我把U盘插入电脑。U盘显示全是红色,所有视频、音频、PPT资料均打不开。脑子里迅速闪出“U盘中毒了”。退出、重启……经过一阵忙乱,还是无法打开,额头直冒冷汗!“我来帮你处理一下!”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熟练地帮我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虽然解决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可是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了12分钟……

我赶紧播放歌曲《唱脸谱》音频,在音乐声中开始“巡班”,并小声问学生:“你听过这首歌曲吗?”“你会唱这首歌曲吗?”一圈走完,了解到这个班级听过这首歌的学生有五个,会唱的只有两个。学生的这种情况意味着我必须根据学情临时修改教案了……迅速梳理一遍思路,重新定下教学目标:学生基本能唱出《唱脸谱》副歌部分及拍着京剧“板式”为歌曲伴奏。

想好就做!在学生聆听两遍歌曲后,我首先示范演唱《唱脸谱》副歌部分两次,学生聆听并进行唱腔特点对比接着讲解京剧的“板式”:“板”(强拍)、“眼”(弱拍),“西皮”唱腔的板式特点是“眼起板落”。之后带领学生拍着“板眼”读《唱脸谱》副歌歌词,拍着“板眼”配“西皮流水”伴奏,拍着“板眼”唱歌词。然后我演唱《唱脸谱》副歌部分,学生拍“板眼”伴奏。最后学生拍着“板眼”唱《唱脸谱》副歌部分。几遍讲练结合,学生不仅了解了“西皮”唱腔“板式”的特点,还能拍着“板眼”惟妙惟肖地歌唱。U盘中毒事件让我“惊”,学生的良好表现却让我“喜”,让我对接下来的授课更有信心了。

有句行内话这么说:千斤话白四两唱。京剧中的“念白”富有旋律感、节奏感,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可是我们粤西地区的孩子,方言太重,而且对京剧艺术不感兴趣、了解甚少。学生肯主动“念”,也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念白:(丑)管厨也给赏与小的。

(生)赏与你。

(丑)马号也给赏与小的。

(生)赏与你。

(丑)这个庶务也给赏与小的。

(生)也赏与你。

(丑)这么说吧——您这衙门里所有进钱的道儿,都赏我一个人那才好呢!

(生)都赏与你!

(旁)回老爷,干脆您把印给他,让他去,您就甭去了。

(生)不必多言,到了任所自有分派。吩咐外厢开道。

一开始我给学生讲解“老爷”与“小的”这样两个角色的特点,请两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角色对话。学生用掺杂着化州白话口音的普通话进行“对白”,引来其他同学的哄笑,课堂气氛有些尴尬了。此时,我把音乐关掉,慢慢地走到学生中,抑扬顿挫地念起“(丑)管厨也给赏与小的(生)赏与你……”。学生静听完并自觉鼓起掌来。我抓住这个时机,邀请学生和我一起“念白”,全班分组模仿“念白”。一切问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这些孩子给了我第二次“惊喜”。

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介绍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是观看一段梅兰芳在国外演出时的采访录像,结合我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梅派京剧艺术家的贡献和爱国情怀。但有了上面两次“惊喜”后,我很想延续这种感觉,再做一次尝试。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同学们,梅兰芳是‘男旦’,我们前面欣赏的几段京剧表演视频中,有一段花旦表演的视频就是梅大师的作品。请你们回想一下是哪段。”“在这段京剧表演视频里,我们能看到梅兰芳大师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的贡献之一——‘53式兰花指’。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这段视频,‘兰花指’出现在什么地方,代表着什么意思或特指什么呢?”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边回忆,边观察,边体验,不仅了解并模仿“兰花指”这种旦角表演手势,而且梅大师的艺术造诣与爱国情怀也在学生们的体验与感悟中“润物细无声”般得到了共鸣。

学生的潜力和知识储备是我所不了解的,这种直白、不刻意的、启发式的教学手段使我的教学内容、流程前后呼应、衔接,又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知识点灵活地吸收并记住了。感谢孩子们给了我第三次“惊喜”!

下课了,孩子们一拥而上与我合影,甚至要求留下我的电话号码……此时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人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同时我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这节课的“惊喜”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呢?

首先,除了常规的备课、PPT制作以外,我们要提高电脑的操控能力,而且到异校上课最好是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还可以关注公众号PPTclass云课堂,在微信上演示PPT,实现设备联动、无线传屏、拍照展示、智能测评,这样就杜绝了U盘中毒、设备不兼容等情况,真正实现便捷、高效。

其次,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授课前没有与学生有任何的沟通,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表现,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而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不走既定的教学流程,而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浓浓的京剧气氛、搭建让学生参与体验的平台、必要的“冷处理”“黑色幽默”,这都是音乐教师所必备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智慧。

第三,纵观现在许多京剧欣赏课,音乐老师只是播放PPT图片、音频、视频和讲解,没有唱腔、身段、念白等示范、模仿与体验,硬生生把京剧欣赏课上成了有浓浓文学气息的语文课、历史课。这种授课内容和形式是语文教师甚至任何一科教师都能做到的。这与我们音乐课的本质、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背道而驰!

我认为,在京剧欣赏课中突出戏剧元素、音乐元素、可模仿性,这才是音乐教师应该做的。在这节课里,我大胆地尝试了“西皮”唱腔,这些都是在备课中观看、模仿大量视频才做到的,虽不甚地道,但是也走出了第一步,看到了教学效果。京剧欣赏课虽难,但我们可以从选择音乐素材、戏剧素材等方面着手,结合教师自身的基本功长处,引导学生去聆听、模仿与体验,这样还是可以在京剧欣赏课中“一展实力”、让学生“一览风采”的!

梨园金曲变成教学“惊喜”,是意外之喜,更在情理之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