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校实际 发展办学特色

时间:2024-05-04

文 郭增亮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经历、办学环境、办学传统等,这些都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具体表现在:学校长期以来在某些方面做的探索与积累,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与文化氛围,学校持续在某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在办学实践、合作办学、办学拓展方面的大胆尝试等。学校特色是学校优秀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学校办学品质的外在表现。学校文化的汇集与办学品质的凝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校在长期的自身成长中历练、蜕变的过程。发展特色绝非一朝一夕,断不会倏忽见效。只有基于学校实际,逐步培养,逐渐提升,才能发展好办学特色。

一、基于学校实际的长期实践来发展办学特色

每一所学校在办学实践与课程实施中,受思维定势、人为因素、条件限制等影响,都会在优势的项目上、传统的工作上保持惯性作为与惯性发展。学校在某些特定领域进行的不断探索、长期实践属于学校独特的发展经历,所获取的成果、经验也是非常珍贵的。学校若及时总结办学经验、完善相应制度措施,会有许多独特的收获,可表现为育人理念的转变、育人方式的更新、育人途径的拓展等。在育人成果上,学生受到特色化的教育作用力,其意识、行为、品质都会发生可喜变化。

晋源街道五府营小学是太原市“绿色教育”特色小学。该小学于2004年将之前多年坚持的环保渗透、环保教育、环保实践正式整合提升为绿色教育。学校长年坚持不懈,每年都有新探索,每年都有新收获。在扎实的推进中,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荣誉称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校”“全国环境教育百强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等。2015年,荣获“国际生态学校”荣誉。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校园中高扬着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绿旗荣誉。长期的实践中获得的成绩,足以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因为有长期实践,所以该学校的办学特色才极具典型性。

早些年,五府营小学所在村村民深受当地造纸废水、采矿塌陷、化工废气之害,苦不堪言。学校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学校积极践行“与绿色同行”的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培养学生们环保习惯的同时向社会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使“绿水青山”的理念深植于学生的心中。在绿色教育的道路上,学校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学校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专题教育等。学校坚持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促进学生绿色环保行为的养成。从2016年起,学校开启了利用厨余垃圾进行环保酵素制作与使用的大型环保活动。学校的窗台上、廊道里摆满了各种酵素制作桶。学生们把制滤好的成品酵素赠送给社区、家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环保宣传与带动。五府营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绿色使者”,他们已成为绿色环保的积极践行者与自觉的环保宣传员。

“绿色教育”是该校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中形成的特色,是学校认准一个方向不断追求至精至善办出来的特色。

二、基于学校实际的文化积淀来发展办学特色

发展学校特色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梳理学校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特色方向,从文化的作用力上去思考特色教育的定位。这种文化是办学的文化积淀,既有校长、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也有社区、家长对文化的认同,还有学生的体验。由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与教育有一种形影相随的关系,教育最易受文化的影响。学校在办学历程中会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传统,需要把握实质,深入挖掘,生成特色创建的体系。有的学校身处文化核心区,浓郁的文化抬眼可望、触手可及。学校从大文化积淀中撷取精华发展特色,也是很好的选择。文化积淀只是发展特色的重要资源,学校要思考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从文化资源、文化积淀中发展特色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去伪存真,取其精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不可不辨真伪,盲目套用。对于特色鲜明的或代表性强的文化属性,还可放大来开发。二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分层次实施,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三要拓宽渠道,丰富资源,符合文化传承发展方向。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要从大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生动性、新奇性、感染性。学校要与当地文化机构、文化名人等加强沟通,把文化资源的源头活水补充到教育过程中。

晋源街道古城营小学基于2500余年历史的晋阳文化,创建成为太原市“自信教育”特色小学。学校处在晋阳古城遗址腹地,校园内就留存有舍利塔、龟趺、古井等隋唐时期文物。学校有责任帮助孩子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在这片沃土上培养一批批自信晋阳人,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时代的光芒。面对抓一把土就有历史,捡一块瓦就是文物的文化土壤,学校开展了以“传承晋阳文化,放飞自信梦想”为理念的“自信教育”。学校把晋阳文化内容陈设到学生随时可看、触手可及的地方,专设晋阳文化通道,融入自信教育影响力。自信教育与文化遗存紧密结合,文化中寻找自信的影子,遗存中契合自信的元素。每个班以自信为主题取班名,同时选定一个文物古迹作为班级名片,分层分解,有效融为一体。利用班队会、信息技术课等进行晋阳文化的文字、视频、图片欣赏。学校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文物古迹,聘请本地文化研究专家对文化意义进行讲解。围绕古晋阳文化搜集素材,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确立学生自信。晋阳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得到了发展。

三、基于学校实际的地域环境来发展办学特色

地域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特殊的贡献力和影响力,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在办学中也同样会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学校会不自觉地体现出地域特性来。地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生产方式、特色物产等。这些都是学校发展办学特色的重要资源。学校在办学中可以有效整合地域环境的特点,将其以办学实践的形式呈现出来。学校从中提取并转化成有效的办学资源,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地域独有的影响力,让学生怀着一种崇敬热爱之情、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去学习,逐步养成优良的品质。

晋源街道武家寨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是太原市“耕读教育”特色小学。细细分析,武家寨小学正是把学校教育与地域环境结合到了一起,才特色鲜明。学校地处传统农业区,校门口过往的是农耕拉运车辆,院墙外是春种秋收的农耕景象,家长们接送学生后多是赶往广袤的农田。农耕画卷就是学校的地域环境。学校立足于“耕读传家、书正立人”的教育理念,开展了特色鲜明的耕读教育。“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转化成教育资源后,“耕”就是要勤于动手,乐于体验,敢于创新;“读”就是要动脑学习,广积经典,修身立德。学校设计组织了“耕读教育”全体验课程。“农耕园”是学校利用校园空地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劳动和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参加简单的体力劳动,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学生亲自翻土、耕种、收割,体验家人劳作之辛勤,感知祖辈的智慧与汗水。“农根馆”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虽然这些老物件在现今大多已经不用了,但却还原了前辈们独特的生活场景,是优秀农耕传统文化的结晶。展品都是家长从家里捐来的,每件展品都注明捐赠者。学生们在展室中参观学习时,或许就找到自家的“传家宝”了。而学生从中体味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持家的淳朴,才是融入学生品质的真正“传家宝”。在稻花飘香、泥土芬芳的校园中徜徉,学生诵读吟唱《三字经》《声律·对韵》《论语》等国学经典;在体验辛勤、挥洒汗水的劳动之余,学生走进“墨迹阁”临帖品文,去体味传世名篇中折射出的人文情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气质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虽然发展学校特色的路径多种多样,但一定不可急功近利人为制造“标签式”“批量化”的特色。只有基于学校实际发展的特色,才是有教育价值的特色、有教育内涵的特色、有教育生命力的特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