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目前,学校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一种强制性的说教,用说教代替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体验与感悟,无视和漠视了学生鲜活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研究德育的新举措。而推行德育导师制,可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有重要的意义。
推行德育导师制,德育小组的建设则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抓手,它关系到德育导师制开展的成败。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呢?我们先来看看教育的对象及小组活动的氛围。
对象:“矛盾体”的孩子——爱恨交加。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魔鬼和天使的矛盾结合体。他可以在上一秒乖巧得如一只听话的小鹿,而在下一秒却可以幻化成“魔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极少顾及他人的感受,爱表现自己,却常常缺乏应有的能力与素养。
张扬的个性是“09”后孩子的代名词,肆意的作风又是他们人生最好的诠释。这样充满着矛盾的孩子常常让人又爱又恨。
氛围:“○挫折”的夙愿——疲于应付。一个“70”后的德育导师,邂逅了一群“09”后的学生,更遇到一群“80”后的家长。别看他们似乎特别地开明,整天嚷着“要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苦难是一笔财富”,可是一旦自己的孩子遇到了挫折,则完全乱了方寸。百般的虐心,千般的不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受点苦,希望教师能给予更多的特殊照顾。那长篇大论的背后,写着三个字“○挫折”。
面对这样的学生与家长,我也曾彷徨、迷茫过,后来于永正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他是这样说的:假如让我再教一届小学生,我一定要做导师,不当教师……教师时代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应该是导师时代。
是啊,我要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诱导作用,促使德育小组的活动有效开展。
一位导师面对班内近40名学生,举行每周一次的德育活动,其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提高德育小组活动的实效性,我采取家长助教的形式,为德育小组的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全班39名学生划分成8个德育小组,由各位家长担任自己孩子的首席助教者,要求每周进行一次“餐桌谈话”,谈论在校期间的趣事糗事,旨在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同时组建了8个班级助教组,根据活动主题,由组内家长自主申报,轮流担任,确保德育活动的多样性、参与人员的丰富性,为日常德育小组的活动开展提供实质性支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小组德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可是一说到德育效果却差强人意。高投入和低产出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走出这一误区,让小组德育活动不再是一阵风,而是深入孩子灵魂深处?
我们采用滚动实践的方式,一般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实施:由导师组商定主题—助教组制定方案—导师组和助教组联席讨论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正—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德育活动—活动结束后优化方案,由下一组践行实施。
通过一组组的滚动实践,使育人效果达到最优化。如2016年10月份“走进宁波博物馆,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这一活动,最早是由第二德育小组实施的,可效果却只停留在“到一到,逛一逛”比较肤浅的层次,学生对家乡悠久的历史知之甚少。
经过与助教组交流后,决定从三方面加以改进。第一,与博物馆联系,在参观过程中为孩子们配备专职讲解员。第二,在参观宁波博物馆之前,先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听爷爷、奶奶讲一讲宁波老底子的故事,学一学地道的宁波话。由首席助教负责评估。第三,参观结束后举行一次智力问答,所涉及的题目都是参观过程中博物馆讲解员所强调的,对答对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因为有了这三方面的优化措施,第三德育小组的活动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正因为有了“再一次”的实践机会,小组的德育活动有了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理,德育小组活动的开展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凸显德育活动的序列化、系统性。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及区级课题“‘新六艺’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我将一年级德育活动的年级目标设定为“在玩中学会直面挫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计了序列化的德育小组活动。如2016年9月份一入学,我们就安排了情景模拟——小小邮递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地点,主要培养学生在陌生环境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10月份的户外拓展——独闯泸定桥,希望学生能借此尝试着克服恐惧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只要勇敢去闯,我一定能行。(看着学生们从胆怯、害怕到迈着小步往前走,这其中的变化是非常让人欣喜的。)
而在11月份,我们开展了父子共读《彼得兔故事》,想通过父亲这一特殊角色的陪伴,让故事育人,培养学生果敢的品质。
在12月份则进行了一次野外拉练——徒步福泉山,全程2.7公里,耗时2.5小时,对一个年仅8岁的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毅力的磨练。(看,学生们唱着歌,相互鼓励完成了这次高强度的挑战。)
不难发现,以上四个活动以培养学生直面挫折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实现三维目标的螺旋式上升。这样的德育小组活动以育人为准绳,以品质的养成为内核,让德育工作更接地气,这是一次内心成长的旅程。
德育小组的建设不能将目光停留在学生身上,还要让更多的家长融入到德育活动的“洪流”中,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于是我们采用“云の分享”,利用南瓜屋QQ群、微信号让更多家长享受德育活动的硕果。如有一次晚上 7∶30—8∶30,我们就“如何辅导孩子”这一热门话题开展了德育小组间的“南瓜屋沙龙”活动。
我先邀请在轮值的德育小组内育人方面比较有心得的两位家长担任本次沙龙的中心发言人,接着要求他们积极搜集资料,充实理论依据,然后结合实践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报告,在德育沙龙中与各位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而其他家长可以在沙龙中在线提问,共同答疑。最后整理聊天记录,形成文字材料上传云盘,以供翻阅。
因为有了这样的“云の分享”式的交流平台,从而大大突破了德育小组活动的时空限制,开辟了另一方育人的新天地。
12年的班主任工作,一路风雨一路歌。心酸也罢,天真也罢……我都会铭记在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快乐,因为梦在青春就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