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钟表之音

时间:2024-05-04

潘咨羽

我有一只从未戴过的手表。它,是一个纪念品。

那是我初中毕业旅行,也是我第一次去国外时买的。我的家庭并不贫穷,但也没有富有到可以把一次出国旅行的花销当作小费用。和我们同行之人都很好,但从他们考究的名牌衣服和一直购买奢侈品却刷不爆的卡中,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有钱人。在我们这个年纪,多少总有些虚荣心与好胜心,此时更是被激发了出来。

晚上自由活动时间,团里的一位阿姨说有很实惠的手表要推荐。我们就被“实惠”二字诱惑,稀里糊涂地到了那儿,定睛一看“51200卢布(大约4500元人民币)”,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可约莫等于母亲一个月的工资!那时我连表长什么样都没看清,只想拔腿就跑。可突然有人用手抓住了我的胳膊,回头一看,竟是母亲。她对我说这块表的价格“还好”,本地人也在买的,“不骗人”,让我“再看看”。其他人也都围在我身边,跟我说:“国内没这么便宜的!”“我女儿也买了,戴上去多好看”……我被半强迫地开始细细观察那块手表——紫金的表框、小巧玲珑的设计、纤细的表链,的确让人心动。但我还是久久难以狠下心购买。抬头看见周围人好心期待的眼神,“我不喜欢”这一违心的话却总也说不出口。最后,我败下阵来,同意了,拿出我攒了许久的压岁钱。

但从我点头的一刹那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便萦绕着我,直至今日。它转动的时钟就像是高高在上的法官的叩锤,无声地对我宣判;它反射的光芒就像是要穿透我的内心,将我那虚荣的过错昭告于世。

我曾想要逃避,把它再转手出售。但母亲不许,她说这是纪念品。

這是纪念品,纪念我的盲目,纪念我的虚荣心。

潘同学:

读完你的故事,我觉得这块表物有所值了,这的确是个很好的纪念品,它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关于这则故事,我想说的是两点。行为经济学家早已洞悉人们的种种消费行为,他们把出现你这种现象的原因称为“交易效用”。交易效用是指你实际支付的价钱和“参考价格”之差。你当时并不明白这块表的实际价格,因此它的参考价格来自别人的嘴巴。当别人都说这块表“实惠”的时候,你很容易高估它的参考价格,以为自己买到了便宜货,因此采取了错误的消费决策。

另一个问题是买这块表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你们家庭的消费能力,你为自己的虚荣感到内疚。其实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炫耀性消费的倾向。

10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写了一本名为《有闲阶级论》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一个概念——炫耀性消费。人们购买昂贵的物品和服务以公开展示自己的经济能力时,其目的是追求或保持某种社会地位。炫耀性消费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我们节衣缩食却在游戏里充钱,只为别人叫你一声“大佬”;我们花大价钱买下一块表,以获得旁人的注目。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在展示自己的地位,但前提是一定要考虑自己真实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

希望你不要过于自责。当我们把人生经历、情感体验赋予一件事物,会带给它新的价值。现在,你再拿起这块表仔细瞧瞧,它是不是看起来更加特别了。

From:岑 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