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击剑

时间:2024-05-04

奥运会击剑比赛在一个约2米宽、14米长,两端各有2米延伸带的击剑垫上进行,垫上画有中线、开始线、警戒线和端线,剑手只能前进或后退,不能向左右移动。剑手须穿戴覆盖有效部位的金属背心和面罩,当有效部位被刺中时,电动裁判器会自动显示红灯或绿灯,刺中无效部位则亮白灯。

比赛项目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女子有花剑、重剑。

平息决斗,三剑出世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贵族十分推崇骑士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的侠义之风,一时间“以剑对决”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1588年到1601年法国决斗成灾,光巴黎就有8000名贵族、绅士在决斗中毙命。一言不和,便以决斗分胜负,“我们去郊外吧”,成为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挑战语言。上流社会巨大的人员伤亡,引起王室及贵族阶层的警觉与恐惧,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为此发出禁令不许决斗,然而直至1627年因此将一位公爵处决也仍然未能平息决斗热。

为了满足人们的决斗热而又不至于伤人,一种剑身较短并呈四棱状,剑尖用皮条包扎的新型剑被设计了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这就是现在花剑(FOIL)的雏形。

18世纪末,匈牙利人根据东方波斯、阿拉伯及土耳其早期骑兵使用的弯形短刀对剑进行了改进,于剑柄上装配了一个弯月形的护手盘,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后来,意大利击剑大师朱赛普·拉达叶利将它作进一步改进,并根据骑兵作战法则,规定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这便是现代佩剑(SABER)的前身。

最晚成形的是重剑(EPEE)。到了1885年,欧洲绅士和贵族在习武厅进行练习时开始使用一种三棱形剑,用它交锋不限制攻击部位,这种剑渐渐演变为现在的重剑。

现代击剑运动的“三剑”陆续诞生,欧洲上流社会的决斗热潮随着现代击剑运动的兴起而慢慢消退。

剑指奥运

击剑运动在中国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5年前苏联专家赫鲁晓娃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开设击剑专修课,开始把击剑运动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的击剑运动水平发展迅速,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击剑由女将领军对欧洲选手世袭领地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领军人物栾菊杰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杀入女子花剑决赛,并在决战中以8比3的悬殊比分战胜前联邦德国选手,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击剑金牌的亚洲运动员。如今,为了2008年奥运会,年届50的栾菊杰又重披战甲开始奥运征程。而现在的中国击剑队男女各有新的领军大将:世锦赛男子重剑冠军王磊正在为洗刷2004年雅典的一“剑”之耻积极准备,誓不再与奥运金牌擦身而过;同样是世锦赛冠军的女将谭雪也手持佩剑,直指2008奥运。

爱哭鼻子的“女佐罗”

女子佩剑手谭雪最初接触击剑是因为《佐罗》这部电影,谭雪说,佐罗的正义吸引了她。作为现在世界知名的女佩剑手,谭雪被媒体誉为出剑最快的女剑客,也因此获得了“女佐罗”的美誉。

2002年的世界击剑锦标赛,年仅18岁的谭雪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开创了中国佩剑队的历史。在比赛打到12:14落后的时候,谭雪在中国的拉拉队齐唱《妹妹你大胆往前走》的歌声中勇夺冠军。但在2003年的世锦赛上,谭雪却一剑惜败,获得银牌。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谭雪哭得梨花带雨,没能卫冕让谭雪有极大的挫折感。

2003年,佩剑被列入奥运项目,谭雪也把目标定在了雅典奥运会的冠军宝座。2004年8月,第一次站在奥运赛场上的谭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淘汰赛中谭雪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入决赛,但决赛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一位世界排名33位的替补选手——扎加尼斯的超常发挥粉碎了谭雪的奥运金牌梦。

擦去雅典的眼泪,谭雪坚信自己还有机会。我们也坚信,北京不会再让我们的“女佐罗”流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