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隋静
区域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他们通过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同伴、游戏材料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和能力发展。因此,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来支持幼儿的游戏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合理规划区域、如何创设互动的墙饰、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是区域环境创设的重点,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在区域设置方面,把活动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每处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具体把握以下六点:
要点一:按空间开放度划分
在区域划分时,我们可以利用玩具柜、地垫、地毯、栅栏、屏风、架子等多种材料分割空间,让幼儿从视觉上能够看出区域的界限,分清楚哪个是积木区、哪个是美劳区。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游戏类型的特点考虑空间设计,如阅读区的封闭度需要高一些,以便满足幼儿对“安静看书”的需要;美工区需要相对开放些,令幼儿出入方便,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取水、洗手等活动;角色区需要的开放度就更大,以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此外,还要顾及幼儿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如小班阶段的区域划分封闭性较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注意力和稳定性上较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大班的区域划分开放性就相对大一些,符合这个年龄段集体协作的特点。
要点二:按动静属性区分
主要就是把活跃的区域与安静的区域分开,如图书区需要安静,表演区就比较热闹,这两个区之间就可以离得远一些,避免互相干扰。动态类的活动区包括积木区、角色区、表演区、沙水区等,静态类的活动区包括图书区、美工区、科学区等。
要点三:按相关属性安排
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在规划区域时,可以把彼此相关程度较高、容易产生互动的区域相邻设置。如可以把积木区和“娃娃家”区域相邻放置,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两个区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再如将表演区与美工区两个区设置为相邻区域,美工区的幼儿可以将自制的项链、服装的配饰如领带、帽子等物提供给表演区使用,表演区的幼儿也可以邀请美工区的“小设计师”们观看演出,让两个区域之间的活动产生互动。
要点四:留有通道
这里主要指活动区域之间需设置通道,最好有两个出入口,以便幼儿游戏时通行,并能更顺畅地进行游戏、取放材料等,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会因此增多,从而发展幼儿语言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要点五:因地制宜
即便是在一个大空间里划分区域,也要做到因地制宜。比如艺术区尽量靠近水源,图书区一般放置在采光较好的位置,表演区一般靠近电源等。
要点六:制作标识
各个区域划分后,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特点,运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制作易于幼儿理解的区域标识,帮助幼儿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 需注意:1.在制作区域标识牌时,一是要足够大,能够让幼儿一眼就看到。2. 要体现区域特色,如图书区的牌子,可以放置图书或是画上图书标志等。3. 标识牌外观要具有美感。4. 要把标识别牌放置在幼儿视线能够看到的地方。
区域墙饰的创设也是区域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戲和有效发展。区域墙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规则性墙饰、提示性墙饰、展示性墙饰。
(一)规则性墙饰
规则是保证区域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暗示规则,让环境说话,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当区域环境能够“说话”,幼儿就能够通过图像来明确自己的行为规则,也就为教师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并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规则性墙饰创设要根据不同年龄的班级进行不同的创设:
1. 小班幼儿。这个年龄段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理解力、自制力较弱,所以小班规则墙饰的创设要简单明了、直观形象、易于理解与实现,我们可以运用图片或是照片来表明,不适宜使用过多文字。
2. 中班幼儿。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慢慢增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规则的意义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规则性墙饰的表现形式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图标。比如在图书区设计一个手指竖在嘴巴前的图示,提示幼儿看书时保持安静,在艺术区可以贴上一些制作的流程示意图提示幼儿。
3. 大班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规则意识和完成任务的持续性明显增强,活动的自主性、计划性、合作性也都有明显提高。根据大班幼儿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并制作提示规则的标识、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要遵守的规则。
(二)提示性墙饰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近期教学的阶段目标和内容来创设墙饰,支持幼儿在区域游戏的时候,自主进行学习、游戏。比如某大班近段时間开展了“我的图书朋友”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各种活动热爱上阅读的同时,对图书制作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一需要,将图书制作的方法展示在墙上,幼儿在区域游戏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墙上的提示自己制作图书。此外,制作这类墙饰时要考虑其耐用性,可以用线绳夹取、小筒插放、胶丁粘贴等方法巩固加强墙饰的效果。
(三)展示性墙饰
主要以展示幼儿作品、游戏情况为主的墙饰。小中班可以是情景式展示,大班可以分类式展示。创设这类墙饰时要注意多样化地呈现幼儿作品,比如可以使用背景衬托法、镜框装裱法、创意组合法等对幼儿作品进行美化和归类,使幼儿的作品更富有情趣,也让幼儿在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的同时,通过不同的陈列方式获得更多的美感经验。
区域活动的价值实现以材料为依托,在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丰富自己的经验,获得能力发展。所以,活动区域材料是活动开展的关键和灵魂,投放适宜的材料,才能真正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能力发展。要点如下:
要点一:注重材料投放的目标化
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将目标物化到材料之中,让材料有效地体现目标。比如在中班,教师为了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模式排序,在益智区里投放了各种相关的材料,如各种颜色的串珠、各种形状的积木、自制的材料“花儿朵朵”“美丽的小路”等,幼儿按照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排序,他们通过活动学会排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规律的美感。
要点二:注重材料投放的适龄化
小、中、大班幼儿存在年龄差异性,教师在材料投放上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心理认知特点及能力发展规律。比如小班幼儿属于直观形象思维,越是形象逼真、贴近其生活经验的材料,越容易引发他们的游戏兴趣和游戏行为,所以适合给小班投放生活中常见的、真实的材料,如提供奶瓶能够激发幼儿照顾宝宝的游戏意图,提供高跟鞋、书包能够激发幼儿扮演妈妈的愿望等。
要点三: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投放多样的材料。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能力发展速度快的幼儿,也要考虑能力发展速度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比如在小班“娃娃家”区域投放娃娃的服装材料时,教师可以提供粘扣、按扣和纽扣等;比如在中班美工区投放剪纸材料时,教师可以投放剪直线、折线、弧线等材料;比如在大班棋类区投放材料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种类的棋,如动物棋、跳棋、围棋等。这些多样材料的投放,既能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也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要点四:注重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材料越是丰富越能满足幼儿多样化游戏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尽量考虑材料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比如在美工区投放纸类材料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绘画纸、彩卡纸、瓦楞纸、锡纸、水粉纸、宣纸、海绵纸、吹塑纸、皱纹纸、硬纸板等,以此满足幼儿个性化表达。再比如在益智区提供材料时,教师所提供的拼图,可以是平面拼图、立体拼图,也可以是异形拼图等。
要点五:注重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材料的投放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之呈现出动态的特点。比如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在建筑区虽然多次搭建了动物园,但一直热衷于为小动物建房子或是摆弄小动物,并没有更多内容。教师可根据此情况适当减少动物模型的投放数量,增加树木、花草、标志牌、废旧瓶子等辅助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瓶子搭出小路,并在路旁“种上”花草树木,然后再搭建“熊猫馆”“猴山”等。就这样,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逐渐提高,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换材料,以确保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
要点六:注重材料投放的可视性
材料如何呈现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投放的材料要让幼儿能够看得见、拿得到、用得到,还要收得回去。教师可以选用透明的盒子或低矮的盒子、平的托盘等容器装材料,并注意对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比如在美工区可以将剪刀、打孔器、胶带座、压花器等工具类材料放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幼儿操作。同时,要为制作幼儿可以理解的标识,标识不仅有助于幼儿选择材料,也能让幼儿在游戏后有序收拾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