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江 挺
●湖北省荆州中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为例,结合乡土地理,通过区域对比,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分析当地的农业区位条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能力分析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通过图文展示、案例分析、活动探究,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的图文对比,引出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广东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等进一步阐释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多样化的案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通过区域比较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但对于大多数活动半径有限、生活经验缺乏的高中生而言,上述农业生产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稍显遥远,因此,笔者尝试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知识结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通过身边的地理现象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
1.通过网络、考察、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公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公安县和吐鲁番两地葡萄种植条件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
3.通过对公安县和吐鲁番两地葡萄种植的区位条件差异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区域比较的方法。
4.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
通过网络、田间考察、走访长辈等形式分组搜集、整理吐鲁番和公安县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信息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筛选地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1: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内蒙古草原牛羊遍地、新疆棉花如海浪、东北一望无际大农场、南方油菜亮如金……我们的祖国如此广袤,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农业景观各不同。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荆州有哪些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吗?
小结:公安葡萄、洪湖莲藕、大闸蟹、监利小龙虾、荆州大白刁、鱼糕、三湖黄桃……
过渡: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取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地域差异,用熟悉的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环节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过渡 1988年公安县埠河镇尝试种植葡萄成功,打破了“江南不宜种葡萄”的说法。经过30多年探索和实践,目前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12亿元,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产区,被誉为“江南葡萄第一县”。公安县的葡萄种植面积为何能够快速扩大?
材料1 葡萄喜温耐旱忌积水,以壤土及细砂质壤土为宜,生长期间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日照不足时,易造成开花期花冠脱落不良、植株徒长、不结果或结单性果、着色不好、糖度下降。
材料2 公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潮湿,秋季日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具有无霜期长、低温冻害频次少、日照长、雨量充沛的特点。
材料3 公安县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属平原湖滨地区。地面高度一般为海拔36米左右,境内主要为平原湖区,西南部分地方为平岗和丘岗地。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公安县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小结:公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灌溉条件优越;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葡萄种植。
过渡 气候通过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而言,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产出。
材料4 葡萄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含有大量的白藜芦醇,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等,发挥抗癌作用;含有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
材料5 公安县种植葡萄始于1988年,30多年来,从最初的“巨峰”“高墨”“京亚”等单一的低产低效品种逐渐向“藤稔”“夏黑”“维多利亚”“香妃”等早熟、极早熟,“南玉”“红宝石”“红玫瑰”等提子类迟熟优质高效品种发展。品种数量达到近20个,形成早、中、迟相结合的品种结构。
材料6 2016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公安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公安县葡萄占据了湖北省葡萄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公安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型、成长型和支柱型产业。
材料7 2010年以来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变化
2010年以来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变化
合作探究:结合图文材料,指出近年来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小结 2010年以来,公安县葡萄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葡萄营养价值较高,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当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葡萄品种丰富,上市时间长,满足不同需求;公安县葡萄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认可度高。
过渡 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联系日益频繁,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树立生态、绿色的现代化农业品牌,才能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意图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扩展课堂宽度。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乡土地理案例入手,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增加课堂厚度。
【环节3:区域比较,拓展延伸】
公安县葡萄是“后起之秀”,它的“前辈”吐鲁番葡萄早已驰名中外,但两地的气候条件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 与吐鲁番相比,公安县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有哪些显著优势和不足?为实现公安县葡萄种植的可持续发展,请针对其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小结 与吐鲁番相比,公安县夏季降水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冬季气候温和,不易遭受低温冻害。但另一方面,公安县葡萄种植易受洪涝和病虫害影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开发思维、学会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环节4:课堂小结,生成脉络】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完善知识脉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完成知识内化。
该课教学设计一方面立足于公安县葡萄这一乡土地理主题,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农业现象入手,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间的距离,既易引起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激起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另一方面始终围绕公安县和吐鲁番两地的农业生产展开,有利于落实区域认知这一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增进对农业活动因地制宜的认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