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时间:2024-05-04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刘玉霞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使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会及时运用正当手段捍卫自身权益。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促使学生了解法律和学会运用法律,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和感悟学习的快乐,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显著的丰富性与实践性特征。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目的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时,首先,教师可选取当前热议的“校园暴力”事件为切入点,以图片或视频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动画功能为学生直观展示在面对校园暴力时,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动画中显示学生在遇到校园暴力后应立即和家长或教师沟通交流。必要时教师可根据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名学生扮演校园欺凌者,另一名学生扮演被欺凌者,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掌握运用法律保护自我的方式,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二、开设模拟法庭,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将法律意识根植于学生思维体系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学生固有思维中认为法律知识枯燥难懂的错误认知,缩短学生与法律知识间的距离,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模拟法庭能够还原法律知识的应用场景,使学生在场景中感受法律的应用意义,并在法庭的审理过程中加深对法律的认知,以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模拟法庭根据某一刑事或民事案件进行角色扮演,如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律师、当事人等,借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基于此弥补自身在法律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形成系统化的法律知识库。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件遗产纠纷案件并基于此设置模拟法庭。学生是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而教师则扮演法律顾问的角色,并发挥辅助作用协调活动顺利开展。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法律意识根植于学生思维体系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将典型的刑事案件或社会热议的民事案件作为案例开展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

三、延伸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际案例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学生通过真实案例能充分体验和感悟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然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总归有限,如果教师想要切实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就要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例如,在教学隐私受保护的相关内容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先让学生自主了解法律在保护隐私权方面发挥的作用,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借助多种渠道查阅与隐私权保护有关的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前往所居住小区调查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并做好记录。完成调查后可在小区或学校广泛宣传法律知识。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材料的搜集能力,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以此实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上述一系列课外活动中能深刻理解法律并增强法律意识,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健康成长,为后续发展做好铺垫。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处于动态发展中,对人才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换言之,新时代人才不单单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科特征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