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分析

时间:2024-05-04

●江苏省淮安中学 李维霞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侧重点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实现创新教育,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在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营造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

要想取得更好的历史教学效果,就不能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使历史情景再现。历史是对以前的真实事件进行阐述的一门学科,而且存在唯一性。要想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历史学科教学,如引入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并且结合课外实践,带领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历史名胜古迹等参观。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历史学习,让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同时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预习效果。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将书本中的重点内容再现,通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比较直白,如: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设计问题,如:戊戌变法中是否有其他势力介入?孙中山何等明智,为什么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

二、以学生为主导,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来说,学生必须占据主体地位。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实际的教学工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学生拥有自信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易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教材内容涉及1956年的中共八大这一历史事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中共八大的召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带着好奇心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指学习起源于思考,思考则起源于疑惑。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从而自主地进行思考,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就是鼓励学生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历史问题进行创造性解答,通过不同角度提出疑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重视开放式问题的运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第一时间告诉学生答案,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开放式问题,即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只需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合理即可,从而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得出多个结论,从而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总之,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思维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多方资源,再现课堂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