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
实行课改后,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处理好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升学考试之间的关系。安康本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定探究方向,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历史再现。以此为契机,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促进。
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列宁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启迪和升华。恩格斯讲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轻视历史,无视人类的发展,这完全是一种罪过。”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与现实生活遥不可及。而现实生活中很长时间以来受市场经济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历史学科不受重视。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我校班大人多的现状,使得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相对缺乏情感的沟通。而现在的很多教育评价体系都注重突显教师的个人成就,缺乏对团队协同作战的评价。
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倡导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给危机四伏的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高二年级文科备课组确定了主攻方向:运用探究活动,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确定探究方向,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历史再现。以此为契机,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解决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快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为此,我校高二年级文科备课组经过研究,并上报学校同意,决定在高二四个文科班进行以“探索安康文化之旅”为主题的校本文化研修活动,以安康本地的资源为探究对象(可从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活动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确定探究主题,明确指导方向,制订探究计划。
2.整理阶段:分组收集资料,整理图文素材,制作探究成果。
3.展示阶段:分班展示成果,教师指导点拨,合并选拔汇报。
评价方法为文科组联评,从两个角度考评。
1.所有活动作品都纳入选修学分考核。
2.活动奖励分两类。
作品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个人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文字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
依据这样的方式,我校全部文科生都要参与,这样,可以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文字功底见长的可以做文字编辑、有美术功底的可以做美编、电脑技术高超的可以承担制作合成的工作……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得到了全体学生的极大欢迎,各班学生踊跃选题,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探究本土文化。有的学生去研究岚皋南宫山的旅游资源;有的学生去考证安康各县的方言;有的学生从安康城市的生态角度出发,探究我们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以小见大,从育才路的历史变迁看安康的教育发展;还有的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安康的道教历史故事……最终的课题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活动并不仅仅是课余探究,我们在课堂上也引进了这种研讨、探究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条街·一座城”“印象·紫阳”“汉调声声,文脉传承”“流水鱼文化”“赞安康”……每个课题都有自己的亮点,但是由于学生很少尝试这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成品都显得比较粗糙,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在思维碰撞中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去粗取精,给出针对性建议,引导学生进行修改,精益求精。每展示一个成果,我们都会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求同存异。教师也要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方式直接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改进。针对一轮展示,我汇总了三个突出的共性问题:探究的主题不够明确,方向太大;成果形式比较单一,多为图片、文字的汇总;语言表达不规范,口语化、随意化现象严重。
经过讨论,各组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最终呈现出比较精致的作品。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我们的学生走访了很多单位,反复排练,甚至把做好的课题推翻重新开始。排练茶歌,学习茶艺,录制视频,表演汉调,自创赞歌……学生开始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而且团队合作精神、互助探究精神也得到培养。这直接改变了学生上课的状态,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慢慢转变。历史课堂上,学生思维渐渐活跃,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教师讲述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由注重给出结论转变为重视思考过程,由个人学习为主转变为集体讨论为主。
以《启蒙运动》的教学为例,以往我们的教学方式通常为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讲述启蒙运动的背景、经过、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意义、影响等等,最后辅助一定的练习进行训练。现在我们开展这节课的教学之前,先给出“启蒙运动”这个标题,然后提出问题:你想通过这节课了解哪些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问题各种各样,简单直接的如:我想知道什么是启蒙运动?我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在18世纪出现这种运动?还有一些有思想性的问题: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是什么?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哪些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有什么样的作用?启蒙运动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在这些问题提出以后,我们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写在黑板上,然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哪些是课本上没有直接答案的。根据这样的安排,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时有的放矢,提高了从文字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针对简单问题,由学生自行解答;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点评总结;针对一些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则由教师安排相应的练习任务。教师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对应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进行讲解。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参与程度高,积极性比较强,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运用探究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促进。我们会继续探讨、研究,不只借用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借鉴其他学科的特征,比如语文的阅读、政治的归纳、数学的推理……不局限于某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