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动态生成,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4-05-04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不可能预见课堂教学中能出现的所有意外,要依据学情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目标得到深化,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思维得以发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囿于预设的案例,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设计,不能引入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枯燥、乏味。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动态生成教学的内涵

教情是动态的,因为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生活背景、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等与其他同学有着诸多区别,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因人而异,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建构知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整合内容、调整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既有预设,也有生成,两者相辅相成。预设是基础,生成则是在预设基础上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进行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帮助学生形成情感。动态生成教学具有动态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学生经验丰富而充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及时调整策略,以灵活的方式应对课堂变化。动态生成教学具有过程性,在完成预设目标的同时,师生能通过不同知识、经验的分享,实现思考与感悟的交流,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动态生成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师要营造开放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成长。

二、动态生成教学存在的误区

1.偏离核心目标。

部分教师重视局部而忽视了对整体的把握,不能准确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预设为前提,将生成作为预设的升华。

2.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有些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忽视了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目标置于首要位置,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3.缺乏教师的引导。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捕捉有用的资源,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如果只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发挥引导作用,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

1.将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相结合。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采用合适的教法,让学生在经历丰富的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许多情况是我们难以预设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性目标,也要关注表现性目标,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的积极发现创造条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地表现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与追求。

2.善于挖掘有价值的内容。

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将教材作为教学的一个依据;教师只有深度把握教材,才不至于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才能合理地运用教材,使教材变得灵活起来;教师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实际拓展教材,才能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资源。只有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地捕捉资源,才能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

3.善于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行为,坚信他们潜藏着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以多种形式让他们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教师要尊重差异,了解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特点来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思考与感悟。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依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生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