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素养立意,知情共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中考历史命题例说

时间:2024-05-04

●山东济宁邹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赛晓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宗旨。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除了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外,还应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到学习过程和评价中去。下面,笔者以2017年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为例,谈谈在历史试题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考查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对初中生来说有些深奥,因此考查得一般比较浅显。如下列材料题。(材料略。材料呈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图)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那时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的?这种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就本题来说,考查点比较简单,只是要求学生解读材料中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因此而引起的社会变革。但通过解读这个题目,学生会潜意识地回顾所学知识,即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使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因此,本题隐性考查了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关系的理解,即对唯物史观素养进行了考查。

二、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考查

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对时空观念进行考查时,一定要定位、定时。

三、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考查

根据课标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与考查,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提高评判历史的能力与品质,它是进一步进行历史解释的基础。如下题。

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亲政后,坚持开放进取政略,博采六国之长,搜罗任用各国人才,加快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这一问题设置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学生需要对材料认真阅读、理解,并从中提炼、概括有效信息,这样,才能完成答题,凸显了命题者对论从史出理念的考查。

四、对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考查

历史解释就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所有的历史解释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的立场、观念等。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历史,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

五、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主要内涵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关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从而为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2017年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的设计,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考查贯穿始终。

历史作为一门立德树人的学科,素养的立意与养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但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方面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评价中激励学生养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