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新课程改革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高中政治这一学科也不例外,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政治这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被很多学生及家长所轻视,被认为是“小学科”“副科”。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教师要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只有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认为只有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组织教学时,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注重结论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政治学科是人文学科,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己任。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过:“从学校走出的不应该是一个专家,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的确,政治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人格的提升。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政治教育的功利色彩日益浓厚,人文属性渐趋模糊。不少政治教师为了升学率、评优和晋升的需要,平时只是为考试而教。许多学生也认为政治在高考时容易得分,只要考前死记硬背一些“重点”即可。如果高中政治教学充满功利色彩,一切围绕高考转,只看重分数,就势必淹没政治学科的人文色彩。
政治作为人文学科之一,是我国目前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要从“功利性”向“人文性”转变。政治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和人是不同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人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等更是存在差异,但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当然不只是政治课)往往与现实生活中多元的人是相对的:统一的教室,统一的教师,统一的课本,统一的作业,统一的答案;等等。为什么要这么多的“统一”呢?
很明显,统一的教育形式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它满足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但仔细研究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一种不科学性,因为它是以忽略人的差异性、牺牲人的个性发展为代价的,其最直接的负面效应就是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教学形式必须向“多元”转变。诚然,要实现这一转变是艰难的,但知难而退不是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政治教师的本色。
目前的有些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角和中心,是真理和权威的象征。有位教育家说过:“中国的教室里站着的是教师,坐着的是学生,但在精神上却相反——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战战兢兢地站着的,甚至跪着的灵魂。”此言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不平等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往往比较少,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教学中,教师往往极力维护师道尊严,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只视学生为被动的“接收器”,不愿意让学生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观点、认识和想法。这样,教师的“一言堂”淹没了学生活跃的思想和多样的个性。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十分重要却又极其复杂的课程,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绝非易事。我们必须要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跨越种种误区,实现上述的四个转变,这样,政治教学才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