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淄博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4-05-04

孙永昌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建立在更加宏观的基础上,涉及的知识悠久而繁杂。但乡土历史资源是具体的、直观的,就学生而言是近距离的历史知识。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历史课堂中,能够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将乡土文化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是教学的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历史认知和家国情怀的关键。

一、地方历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淄博地区高中历史为岳麓版教材,采取专题史方式编写,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方向,内容主要以宏观知识为主,着眼于对历史的总体把握。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基本以应对高考为教学方向,更多地偏重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教师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入淄博地方历史,就能更好地延伸、拓展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入齐桓公、管仲,讲述纷乱战国史。

战国史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涉及必修1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必修2中的古代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必修3中的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等诸多方面。教师如果单纯地教授课本知识,容易使学生厌学。为此,可以将齐桓公引入课堂,利用齐桓公称霸,讲述宗法分封制的崩溃,展现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进而引出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通过讲解齐桓公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政策,使学生明白土地私有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利用身边的历史人物来扩充历史教材,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

2.缅怀马耀南,体会抗战时期的艰苦卓绝。

马耀南,抗日英烈,领导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在教学抗日战争史的过程中,引入马耀南及黑铁山起义,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抗日事迹出发,以小见大,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马耀南烈士的光辉事迹,更会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效。

有效利用历史文化中的名人资源,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相关素材,合理充分地将其与历史教材整合。

二、历史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科学严谨原则。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严谨性是其主要特点。乡土文化资源的选取,也应遵照科学严谨的原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有趣、生动的乡土资源,是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选取相关素材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分析、甄选乡土资源,以保证学科的严谨性和所选资料的科学性。

2.主次分明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习面临高考的备考任务,这同样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点所在。历史课本是历史教学的主体,教师利用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只能作为历史教材的延伸与补充,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乡土资源一般具有时间跨度长、数量繁多、零散多样等特点。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源,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学习资源,否则只会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

3.共享合作原则。

纷繁复杂、种类多样的历史乡土资源,往往地域跨度较大,成点状分布,其中不乏偏远地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资源进行整合成为现实。将不同特色的乡土资源,相互共享合作,会实现地区性的资源整合,能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比如,将淄博各区县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同一个网络平台,集中共享展示,交流补充。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教师参与共享资源的意识。这是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共享合作精神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

“最原始、最基本、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教材是最厚重,最具地域特色的存在,它蕴含着一个地区的性格和感情。历史乡土教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本地区风土人情的再现。将独具特色的地方史,融入历史教学中,是对一方水土的认同与感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