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刍议

时间:2024-05-04

●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邢 燕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刍议

●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邢燕

综合性、人文性作为历史学科最为鲜明的特点,要求历史教学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获得历史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以史为鉴的教学目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教师要发掘其教学内涵以及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笔者就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

封建中国转变为半封建中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刺激了民族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传统小农经济和生产方式开始瓦解;政治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文化上,国外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对外开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小农地位下降,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实业救国;由于封建地主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已无法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而正是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没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问题才由此产生。而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国近代史内容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民族团结的意识,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意识。同时,教师在教授近代史部分的内容时,也要向学生讲授一些近代中国典型的历史事件并进行重点分析,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通过对这些典型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树立热爱祖国的责任意识

历史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把握掌握历史知识、总结历史规律、获得历史经验和教训,从而转化为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历史教学已不仅仅关注于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作为一门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学科,其教学过程中包含较多有利于爱国教育的内容,而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也十分鲜明。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将极大地强化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在黄花岗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对于此种类型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加以思考。首先要明确特定的历史背景即广州起义时期,而后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最后以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讲述,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归属感,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和沉淀,这也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宋明理学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宋明理学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生的,同时宋明理学的代表人即理学家也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学家。教师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不仅仅要突出理学家的性质,也要突出理学家社会责任感这一重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意识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意识,强化历史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个人素养以及科学文化水平,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爱国主义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增强,使其树立浓厚的责任意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