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符钰翔
关键词:湖湘特色;学科融合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劳育的号召,我们结合本校实际与学生兴趣,以开发具有湖湘特色的校本课程为目标,怡养学生劳动精神的同时增强其对湖湘美食文化的认同。
二、劳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高品质的劳动课程应是课堂赋能,从“课”到“育”,并非为劳动而劳动;作业赋能,从“单一”到“融合”,打破课程边界;活动赋能,打破课堂边界,拓宽劳育形式;评价赋能,从“作业打卡”到“多元评价”,怡养劳动精神。具体将从如下三点展开论述:
(1)以“湘式炒菜”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学习与学科融合开展课程实践
根据前期调研,我们选取了“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等典型炒菜,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湘式炒菜的一般程式,以任务和作业为驱动,融合其他学科多维度全方位了解湘菜,展开劳技与历史、地理、生物、美术、信息等学科的多维融合,深度挖掘湘菜背后更有价值的湖湘饮食文化,让学生多维度了解湘菜。
接下来笔者将以“辣椒炒肉”为例进一步论述课堂赋能和作业赋能。第一课时课前笔者会先发布“辣椒炒肉知多少”作业单,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并在课上分享。课上讲授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制作、与同组同学分享品鉴辣椒炒肉;第二课时则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上节课制作的优缺点,同时结合食材的营养搭配,火候大小对味蕾的冲撞,摆盘的最后视觉呈现等,探索制作升级版创新版辣椒炒肉;最后是拓展实践作业制作辣椒炒肉的手工轻黏土。课后可选做绘制宣传海报或手账、书写美食团扇、制作相框或写美食日记等作业,意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湖湘美食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课堂和作业赋能,打破课堂与学科边界,培养全方位立体的综合人才。
(2)结合校园实际因地制宜,将劳育渗透于德育活动,拓宽劳技教育的形式
营造“劳动育人”“以生为本”的氛围,形成学校、家长、社会的联动,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和趣味性。如与德育、班会、公益活动等结合,通过整合课堂与课后资源,引导学生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教育之于学习、生活的乐趣。通过活动赋能,学生既是劳动创造者,也是获利者,这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劳动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劳动素养亦将逐步提高,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标。
(3)强化家庭劳动,评价与成果分享相融合,怡养劳动精神
教师要向家长、学生宣传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课后让孩子为父母制作美食,引导家长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评价赋能,从“作业打卡”到融合“多元成果的分享与评价”,将劳育评价与劳动成果分享相融合,使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热情、智慧投入到劳育项目中,通过项目式学习获得大量展示和表现机会,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增加对生活的热情。如学生以“美食博主”的身份,在家录制美食视频,为大家详细解说课上所学湘菜的制作方法、营养价值、历史溯源等。在笔者的课程反馈实践中,学生在家除了辣椒炒肉外,还举一反三制作了鲍鱼辣椒炒肉、萝卜干炒腊肉等,掌握了湘式炒菜的一般程式,还创作了美食手工轻黏土、长沙特色美食海报和手账、书法美食相框团扇等。同时,教师也会为每位学生制定《湘菜品鉴制作情况表》,针对每位学生实际,记录劳动实践成长档案,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怡养劳动精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