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邓丽 胡芳 王琦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应以生为本,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构建和谐、灵动、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有效课堂,古诗教学
2017年,笔者所在学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笔者开始关注“小组合作”,并思考“有效课堂”等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秉承这一基本理念,笔者在古诗词的有效学习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学生,尊重差异
每次上课前,老师要注重“备学生”,在了解學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差异,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上才能融合不同声音,更具活力。
比如胡芳老师在执教《寒食》一诗时,课前她充分考虑到优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立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课堂上,胡芳老师始终关注全体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将展示古诗朗读的机会交给基础稍差的孩子,将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这类难度稍大的问题交给基础好的学生。在猜测环节中,鼓励每个学生大胆猜测,猜错了也不否定,而是表扬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自然好。
二、小组合作,鼓励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学习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会觉得古诗学习枯燥无味。
如邓丽老师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与本诗有关的资料,课堂伊始,先组内交流,分享各自查找到的资料,再全班共享。有的小组介绍作者王维与元二的深厚交情,为学生理解诗意做了铺垫;有的介绍安西、渭城、阳关这三地的方位,让学生知道此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相会;有的通过查找资料已经大致了解诗意。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在读诗环节中,则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首先组内互读互听,互相指正,做到人人读准;再小组齐读,朗读水平高的给其他组员示范和指导,做到尽量读出诗的韵味;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组内练习时每个学生都非常主动和认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以疑导学,激发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伴随积极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胡芳老师的《寒食》一课,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课堂导入部分,先出示《风》的诗句,让学生猜猜写的是什么。然后出示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让学生读读猜猜: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并说出理由。接着在反复读三四句诗后,继续让学生猜“从哪里传出蜡烛?为什么会传出蜡烛?蜡烛传到哪里去了?”学生在猜猜想想中,始终处于被点燃的状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得到有效训练。
构建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有目标,嘴里有鼓励”,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爱上古诗,亲近母语。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简书-2019-08-29/2020-01-12
[2]乔能俊.坚守学生立场[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2)
[3](美)南希·弗雷,(美)道格拉斯·费舍,(美)桑迪·艾佛劳芙著.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03.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7C087)部分研究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