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轼诗文传家训

时间:2024-05-04

陈延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以作诗“谤讪朝廷”下狱,旋谪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死常州,南宋高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清新豪放,文章挥洒畅达。他的诗文被后人编为《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等。

苏轼一生坎坷,却仍不忘对弟弟和侄子、侄孙的教育。作为一个文学家,苏轼的家训多为诗文、书信形式。在晚年所写的《并寄诸子侄》一詩中,苏轼勉励子侄们努力学习,勤读诗书,莫做腹中空空、不学无术的人。同时,教育他们学习耕织,自食其力。苏轼还希望后代像他一样,以写出“昭世”文字为己任。

风节的教育也是苏轼家训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给侄子的信中,他说“独立不惧者,惟司马君实与叔兄弟耳!万事委命,直道而行,纵以此窜逐,所获多矣。”在给侄孙元老的信中,谈到被贬海南,过着“饮食百物艰难”“药物酱酢等皆无”的“苦行僧”般的生活时,仍然表示“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苏轼的确如此,即使是屡次遭贬,仍然特立独行,宁折不弯,这就是苏轼的风格,他要求子孙们像他一样秉持信念,“不改其度”。

在许多诗文中,苏轼还特意向弟弟苏辙和晚辈们传授做学问的心得。他要他们多读史书,从中得到教益;他要他们为学不要“趋时”,不要将读书只作为取得功名的手段,“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

苏轼对家人的教育是持之以恒的。元祐四年八月,其弟苏辙受朝廷委派出使辽国,苏轼写诗送行。诗中写道:云海相望寄此生,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驲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当时,弟弟苏辙已到知天命之年,苏轼仍然一再叮嘱他不辞辛劳,不辱使命,不忘家国,不要自傲,一定要通过外交活动维护朝廷声誉,可见其对家人教育的重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