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进孩子心门的距离

时间:2024-05-04

彭解华

作为母亲同时又是教师,我常常会观察女儿的言行,我感觉到,当她需要我时,我出现在“一米”之内会让她得到实实在在的满足和幸福。平时教育她或者向她提要求时,几米之外的大声呼叫远远不及近距离的轻声提醒。我隐约感觉到成人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一个适宜的距离,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呢?有普遍意义吗?带着求真的心理,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访谈调查计划。

我选择了一个大班,班里有35名幼儿,孩子们都认识我,访谈的心理氛围非常轻松。

我问:“孩子们,当你看电视正开心时,妈妈刚好有事要跟你说,你希望妈妈走到你身边说还是在比较远的地方说?”大多数孩子回答希望妈妈走到身边说,因为走到身边说听得更清楚。

接着,我进一步让孩子们做“游戏”。我在活动室设定了三个选择区,分别是:A代表看不见的地方;B代表看得见的地方,但有点远(2米之外);C代表比较靠近(1米左右),能看见表情。然后我提问:“当你有事喊妈妈时,你希望妈妈在哪个区域应答你?”幼儿选择后跑到相应的区域。35名幼儿中34名选择了C,1名选择了B。选B的幼儿说:“走得太近了,有时候妈妈会打我!”选C的幼儿则表示有大人在身边,会更安全,自己也更愿意做事。

接下来我又提了问题:当成人和你说话时,你希望他:A 站着;B 蹲着;C 和你面对面或者并排坐下来。35名幼儿中3名选了A,2名選了B,30名选了C。选择A的孩子说:“大人站着说话会比较快结束,我就可以玩!”选择B的孩子说:“大人蹲着时比我矮,我就不害怕了!”选择C的孩子表示大人与自己面对面坐着,会让自己感到亲切、温暖。

这次访谈调查让我意识到两点,一是“一米”可能是走进孩子心门的距离。这里的“一米”不是绝对值,而是孩子口中“很近很近,能看见笑脸”“能摸到手”的距离。所以,我们需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信赖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