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时间:2024-05-04

姬晓军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也是语文课堂上师生双方共同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广泛,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也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在课堂阅读中引发学生紧张和期待的情绪,促进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内驱力会随着悬念的解开而不断增强。

例如,在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呢?”等悬念引导学生自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从文中寻找悬念的答案。从设置悬念到解开悬念,学生的期待心理不断被满足,阅读兴趣也会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

二、自由阅读,培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兴趣爱好往往变得很快。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学生喜爱之物为媒介,在课文中探寻心灵共鸣之处。当学习的内容与方法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出来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的“快乐因子”,从而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

例如,在五年级《将相和》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喜爱唱歌的兴趣点进行导入,在课前指挥学生齐唱《黄河颂》,通过学生的歌唱引出开场白:“同学们用嘹亮的歌声,唱响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这也激起我心中无限的感慨,我不禁想起历史上众多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这种贴合学生兴趣的课前导入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又顺利引出了将要学习的内容。

三、词句训练,增加理解

强化学生对词句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點。准确理解文本中的词句是掌握全文内容和主旨的关键。只有精准把握文中词句的含义,才能深刻领会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中心思想。而词汇和句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基石”。在加强词句训练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与“用”相结合,既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不可忽视对学生词句运用能力的训练。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词句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以造句和写作为主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词句。

例如,在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只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珍惜”与“珍贵”这两个词语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造句“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时间是珍贵的。”来让学生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学会了相近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用法,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积累词句,并灵活地运用词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

四、方法指导,强化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思想主题深邃且富有感染力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精神内涵往往需要通过阅读才能深刻体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内心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相交融,从而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例如,在四年级《清平乐·村居》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词,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并引导学生放慢语调,感悟宋词的韵律之美。在这首词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齐声朗读,再次品味这首宋词中美好和谐的乡村生活。这样多次诵读可以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宋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将略读文章与精读文章区分开来。在略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指导学生抓住文章大纲,理解文章大概意思即可。而对于精读文章,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的写作构思和作者的表达方法入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不同篇幅的文章所对应的阅读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掌握文章大意,而后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疑难部分,以此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例如,在五年级《猎人海力布》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快速默读,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最后教师做适当总结,点明文章主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此外,对于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与精彩段落,教师应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标注和摘录来强化阅读学习的效果,并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做好积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反复精读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由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全段背诵的教学目的。

五、培养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息息相关,好的阅读习惯建立在好的阅读方法之上。如果阅读方法不正确,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好的阅读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快速掌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并找出文章的关键段落和词句,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对文章关键词句的标注,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以及读后感的书写。例如,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配以“语文园地”板块,这个板块的设置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用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作业内容,在这一板块中,学生不断地锤炼阅读技巧,加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使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之中,从而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不断研究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