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阅读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时间:2024-05-04

冯淑荣

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得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在阅读学习中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趣味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兴趣。教师应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辅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活化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结构,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以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有效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阶段,要想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就应提高阅读导入的趣味性,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展开课堂导入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诗集展开阅读教学。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学习经验相对有限,对诗中描述的繁星美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就如何降低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展开分析,设计生动的课堂导入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文章的描述,感受文章的思想主旨,进而了解文章对母爱的深情赞颂,体会在浓郁的情感基调下衬托出的作者对纯真童趣的向往。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教学初始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并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教学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阅读与其他教学活动存在明显区别,阅读更为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阅读学习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对阅读中的积累及对文本的理解形成自我领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挖掘他们的阅读潜能。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以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情感领悟,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熟读课文,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把握课文的语调和节奏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阅读中把自己想象成課文的主人公。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会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有效激发,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以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各项素质启蒙的关键阶段,阅读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受到了教师的重点关注。在阅读教学初期,教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阅读兴趣为主,随着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逐渐探索适合自身的正确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自我规划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以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为例,为了在阅读课堂中精准施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阅读情境,并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

第一,速度概括法。这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通过准确捕捉文章的关键信息掌握文章的主体结构和内容描写。在《四季之美》一文中,学生可以通过题目分析了解到: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为了指导学生应用这一方法展开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式探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和讨论,在阅读课文后,用简短的语言对每个季节进行介绍,并分享讨论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还能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第二,归纳比较法。这种阅读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阅读《四季之美》一文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来绘制思维导图,结合这一可视化工具为学生梳理文章结构。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对文章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文中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和冬天早晨四季景色的总结,感受文本呈现的自然之美。

教师积极展开阅读技能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

四、以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是重要的两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阅读与写作还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征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赏析文学作品,基于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最大的“书”》一文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本课的朗读音频,要求学生通过聆听初步了解这篇文章。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音频引发的情感共鸣进行朗读。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故事续写,围绕文章主题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谈一谈自己心目中最大的“书”。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整理学生的续写作品,随机选择一些续写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品析。教师朗读学生的续写内容,要求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点评,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大家觉得这一作品哪些地方写得好?”教师再指出续写作品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提出有效的指导建议,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多听、多读、多写,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到所需素材,还能在创作活动中灵活运用阅读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关键学习阶段,通过优化和调整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有效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巧设课堂导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传授阅读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读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由此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保障学生获得持续性的文化补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