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命·生活·生态”整本书阅读与实践交融

时间:2024-05-04

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共识,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提升小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阅读能力,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以应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重要的人生奠基意义。

一、生命体验:用更好的方式,追求核心素养的形成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走向文本世界的漫长且深刻的过程,与当下倡导的具身认知理论所坚持的“身心一体、心智统一”的主张不谋而合。从教材单元“快乐读书吧”板块中《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的关键词“漫步”“花园”可以解读出这种主客交融的体验,可以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形成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1.发现:聚焦阅读,拓宽视野

跟随一本书开启阅读之旅,能够让学生在对文章语言形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意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关键情节、思想感情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了解和收集相关文学作品的背景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领悟:运用语言,丰富语感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感要素。通过运用语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品味语言材料,深度领悟语感,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快乐读书吧”板块的《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中,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应该注重理解作家创作的旨趣,了解长篇著作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中精美、重要的语段来加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积累与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库,积淀学生的语感。

二、生活实践:用深刻的表达,唤醒具有创意的行为

整本书阅读应当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切实的情境和感受为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真实、有用的收获,而非仅仅进行精神上的“磨炼”。若不能直视学生的感悟和切身需求,而是将所学变为一种简单的“头脑操练”,学习便失去了应有的实效性。

1.讨论:聚焦文化差异,运用整体关联阅读

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必然存在着种种不同。而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的差异,学生需要通过充分的讨论,将孤立的阅读、肤浅的理解以及片面的观点整合到一起,共同应对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这样的阅读方式既能够给学生带来崭新的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走出校园:利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生活

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和场景是灵活多样的,与课堂教学不同,它倡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进行观察、访谈、实验等体验。如,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识各种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通过参与种植、采摘、清洗、烹饪等过程感受劳动的不易,感悟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研究:关注思维能力,推进深度学习

基于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所开展的研究,是在围绕书本获取的现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再经历产生假设、验证假设、完善假设、生成思想等阶段。如,针对“鲁滨逊在荒岛生存需要哪些条件”这一问题,训练学生采用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准确找出问题的答案。针对“鲁滨逊改造环境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这一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可采用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生态构建:用更高位的视角,创生更美好的世界

借助螺旋进阶的序列设计和学科融合的项目实施,教师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实践性和表现性教学,协助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逐渐迈向深度阅读,真正领略书籍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书中的内容,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拓宽对整本书的概念性理解。

1.序列设计:制定策略,组建阅读小组

教师在导读课上向学生介绍作者、故事简介以及名家对文章的点评,强化学生对名著的初步感知。通过制定具体策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制订阅读计划,确保整本书阅读有组织、有节奏地推进。教師也可组织学生组建阅读小组,强化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的意识,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学生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2.项目实施:整合整本书阅读的开放性作业

其一,规划周期性学习课程。教师可通过设计读书日记,让学生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持续阅读才能完成阅读计划,从而推动学生进一步品味名著。

其二,让课堂成为操练台,让生活成为实践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本书,打开一个更宏阔的世界,从理解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开始,洞察人与人相处的状态。指导学生从厘清文本情节前后的对应关系着手,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其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鼓励学生理解国内外文化差异、了解时代背景,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辨析,对作品思想进行多视角解读,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比如,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厘清小说主要情节,解构人物性格,或对某一核心观点构建自己的理解,从而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意义。

3.学科融合:联结整本书阅读的“表现性评价”

其一,制定评价标准,设计真实性的任务。例如,以“冒险归来”为主题设计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如鲁滨逊、星期五、汤姆·索亚、尼尔森等,从原著出发讲述冒险经历与感悟。

其二,参照评价量规,开展表现性活动,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带来的乐趣,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由学生合作撰写活动方案、设计采访提纲、分配工作任务、共同创设情境,举办鲁滨逊冒险归来的“新闻发布会”。在活动中,参与展示的学生以书中人物为角色,穿上符合人物特征的装束,阐述人物的传奇经历,回答“记者”的提问。

其三,实施描述性测评。测评应是多角度开展的,强调创设情境,使学生有代入感,展示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体验及收获,展示对书中内容的不同思考。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也是学生重构文本的过程,即使是相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认知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时的感受和体验判断其学习水平。通过真实性描述进行反馈,学生可以准确地调整阅读策略,转换认知视角,提升理解层次。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利用生命、生活、生态三方面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马伟(南京市考棚小学)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编号:D/2021/07)“学科育人理念下小学生语文学习生态的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