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焕活力,让语文课堂更接地气

时间:2024-05-04

什么是接地气?就小学教育而言,接地气就是要使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真正改变学生的思维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接地气的教育就要让语文落地生根,在学生心中开出希望之花。因此,教师要展开接地气的教育,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感受语文,体会语文的学习之道。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从文本出发,唤醒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文本更接地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述文本的过程中,都是基于作者的想法,揣摩作者的感情,帮助学生建立与文本相同的情感。事实上,探究文本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要接地气,要让文本充满生活气息,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价值。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文本魅力,让文本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地生根。

例如,在《母鸡》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思考。这篇课文中描写的事物属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其中的描写源于作家的细心观察。“同学们,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作家是谁吗?”“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小动物?它们之间也有着美好的情感,就像这篇文章当中所讲的母鸡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教师为学生引入关于作者的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老舍先生是众所周知的作家,在学习他的文章的时候,我们似乎能亲身感受老舍先生在生活中的身影。”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便不再陌生。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回想是否观察过小动物,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文本内容更富有生活韵味。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情绪,帮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生活的影子,这样的教育才更适合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更接地气。

二、重视交流探究,让学生更接地气

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该赋予学生发言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在互相交流和探究中感受文本的思想主旨。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有的教师会认为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仍以主观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需求“南辕北辙”。就当前的教育理念而言,教师应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充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接地气,也让课堂能够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更加精彩。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交流探究的方式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展现出来。本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学生能够轻易地梳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与脉络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同学们,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样的感触?你觉得文中的‘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交流,更能够轻易地探究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意蕴。同时,学生也能够将感悟融入生活,使知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自主交流探究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在交流、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关注师生关系,让教师更接地气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当中高效地拓展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无论在教学语言、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师选择教学语言时,应该采用平等、亲切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方法也应该凸显生本化特性,以此提升教学成效。

例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教师便可以着重关注师生关系,让教学活动更接地气。在这篇课文当中,角色意识非常明显,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迅速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模拟其中廉颇或者蔺相如说话的语气,为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而后让学生揣摩人物性格,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感受蔺相如身上具备的高贵品质。对此,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延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注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师生平等、和谐地交流、讨论所学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有助于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悟,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改变授课形式,让课堂更接地气

优化传统的授课模式,需要教师将新的理念渗透其中,并将之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以往的授课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这样的任务群当中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思考力。教师还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而后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和展示。针对一些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助他们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便可以改变以往的授课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民族的历史,那么,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该怎样报效我们的国家呢?”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思辨性的话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如果圆明园被毁灭时你就在圆明园,你会做些什么?如果现在未被毁灭的圆明园还在,你会做些什么?”这样的话题能够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让学生有话可说,并可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学习比分析文章的词句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真正落地,走向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当中学习和思考,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黄冬琴(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