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写作,从阅读开始

时间:2024-05-04

潘中静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了解世界、增长见闻的一种方式;写作则是让我们对内在情感进行抒发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与单元习作之间读写相融,不但为习作练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也为学生的单元习作提供了方向。教师采用习作先行的理念,捕捉学生创作单元习作时存在的漏洞和共性问题,充分借助精读课文所起到的范例作用,厘清读与写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为提升学生习作教学的整体效果奠基。下面就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实践与思考。

一、借助范例课文的支架,修缮想象内容的零散

通过习作先行的尝试,教师发现学生在创作想象类作文时,表现出来的一个集中性问题是:在想象的过程当中,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中心,所想象的内容相对零散,空洞琐碎。因此,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者想象的细节价值点多达十几种,但作者所想象的内容为什么没有给人凌乱琐碎之感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所有的想象都依托于一个具体而鲜明的表达核心,即“宇宙的另一边,是宇宙这一边的倒影”。纵观整篇课文的想象,作者全部依托于与现实世界的相反角度展开,所以无论想象的内容再细致、再丰富,都依附于强烈鲜明的表达中心,使得整篇文章的想象有了内在的凝聚力。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和感悟,将作者描绘的场景和内容进行拆分和单独审阅,再对单个内容进行解读和记忆。等学生理解后,再尝试进行连接性的思考和体会。当学生思考后,教师就可以借助整体梳理文本的过程和契机,将作者的所有想象点全部罗列出来。一方面让学生检查自身是否存在认知和记录遗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其认知内容之间的共性,从而确定这些想象内容与文本表达中心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有的内容都指向于表达的支架,最终使文本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借助范例课文的细节,改变想象内容的空洞

学生习作当中表现出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常常将自身的想象停留在最原始、最表面的轮廓上,无法深入下去,从而导致习作中的想象和表达相对简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可以成为学生修改习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要范例。

《我变成了一棵树》在描写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将自身的想象思维进一步细化,罗列出了一系列的描写价值点。文中的内容都不是作者随心所欲选择的,其内容和素材的选择都有着自身的认知标准,其中涉及到大维度很多,既与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作者的表达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最关键的是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中心。教师可以将这些想象出来的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对应这篇文章表达的支架和中心“我变成了一棵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内容体现了人之本性与树的物性特征,更是对想象中心的一种细化与呈现。

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精读课文的范例效能来反思,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确立想象的中心,围绕着这一中心进行深入的细化与延伸,从而丰富想象类习作的内容。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无论哪种想象和表达,都要有一个最终的落脚点和核心的归宿,让想象存在于真实,又能从真实里引发无尽想象,让两者和谐统一,让思维变得有血有肉,回归到生活本身所赋予人心的真实感受和情真意切。

三、借助范例课文的起因,追求想象内容的有序

想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基于自身原始化的认知经验。再次审视同学们的习作,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想象其实没有生活的根基,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而是直接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随意呈现出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想象内容的情节发展,导致想象情节空洞无物。

以《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文章为例,作者紧扣变成了一棵树这一中心,对于细化的内容进行了充分展现。其实这篇课文围绕这个中心还可以写很多丰富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补充:围绕这个中心,如果你来写,你还会描写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会罗列出一大串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引导: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呢?因为作者想象出来的这篇文章与自身的原始生活感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一到第五自然段,会发现作者是因为在生活当中常常在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被妈妈催促回家吃饭,她为了躲避妈妈的催促,才会想到变成一棵树。根据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后面想到的内容都与这个源自于生活感受的起因有着内在的联系。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写作,调整凭空想象的弊端,捕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从而选择自己在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目标,或者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借助想象力达成生活所愿。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更具有生活气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里还有一个层次递进的问题:通过感受这种一层关联一层的递进关系描写,让学生对写作和表达有所体悟,从细微处着眼,注重细节的递进和描绘,于平凡细腻中打动人心,写出真实和鲜活感。这对于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控将会是一种提升和锻炼。

四、借助范例课文的策略,完善想象课文的表达

对于这个单元的习作而言,编者设置的要求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要求学生能够想象一个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神奇世界。但纵观学生原生态的作文,就会发现很多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时,表达能力上非常欠缺,很多精彩的金点子和细节,因为表达上的缺失和漏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

不同的想象有着不同的创意,更有着完全迥異的支撑点,作者为了配合自己想象的内容,所选用的表达句式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宇宙的另一边》为了突出想象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相反性,就运用了“宇宙的这一边是……,而宇宙动力另一边是不是……”,将这两边内容的对比性特征融入其中,收获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而《我变成了一棵树》则是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独特世界,形象地展现出来。

这两种表达方法和逻辑,其实都与作者设定的想象支点有着紧密联系,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习作例文中汲取表达策略的营养,然后在顺势模仿和积极创设的表达实践中推动言语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合在习作单元中有着直接而典型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摸准学生的需要,准确把握读写之间的交融,从学生的基础学情入手,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