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贾红岚,任晓春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1.1.1 以校内服务促进组织发展。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交流中心,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馆藏和人才资源,提升高校的整体组织能力。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依托专业化、多样化的文献与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资源服务,并通过与各院系图书馆交流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和服务方式,有效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依托专业化的人才资源,通过讲座、引导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并利用评价反馈机制提高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1]。
1.1.2 以社会服务促进组织发展。在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以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2]。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与社会相关机构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及时接收、反馈、补充、完善信息资源的方式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科研情报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开展相关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资源体系,积极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1.2.1 以校内服务引领师生群体的价值追求。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与文化中心,有能力帮助校内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的理想。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馆藏资源与借阅服务,文化氛围浓厚,能够潜移默化地规范和约束高校师生的行为;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信息素养讲座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师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化素养,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树立科学远大的理想信念。
1.2.2 以社会服务引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传播基地,能够满足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承担社会教育、文化发展等社会责任,引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不仅可弥补后者在专业资源方面的不足,为社会公众提供大量专业资源,满足他们的专业化研究需求,还可高效收集、整理、研究各地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外,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可拉近人民群众与图书馆的距离,有效普及先进、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的多层次发展。
1.3.1 以校内服务参与政府文化治理。高校图书馆既是公共文化体系的构成主体之一,也是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的终端之一,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资源、空间和人才优势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对高校的认同感,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及学生缴纳的学费,资金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开展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调研、探索力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校内服务形式与内容,积极参与政府文化治理。
1.3.2 以社会服务参与政府文化治理。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引导人民群众接受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实现全体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3];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既可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建设高校智库,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发展规划、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实现科学治理,也可依托自身资源、空间与文化优势面向全社会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全民素质提升,帮助政府实现民主化治理。
高校图书馆虽然是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但相关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较薄弱,没有树立正确、先进的服务理念。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馆员认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会影响在校师生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徒增自身工作负担,故对校外服务对象往往缺乏耐心和热心;另一方面,受高校影响力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宣传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校外人员往往对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不足,且缺乏享受相关服务的渠道。此外,政府在文化治理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缺乏针对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指导。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服务以传统的资源捐赠、资源采购、资源借还等流通服务为主,服务方式传统、单一,难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虽然部分高校图书馆积极尝试服务创新,但仍存在数字资源共享困难、使用率不高等问题。此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文化活动千篇一律,难以充分发挥文化宣传推广作用。
在理论层面,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应划分出自修室、阅览室、资源库等多功能空间,以满足读者的借阅、学习等多元化需求。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在较大的馆舍空间内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座位[4],导致馆内座位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服务要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重内轻外”的服务问题。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有限,对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会挤占校内人员的空间与资源,加剧校内外人员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校外人员的管理需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管理难度较高,导致服务乏力问题的产生。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学生学费及社会捐赠,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另一方面,财政拨款受财政收入的限制,稳定性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此外,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要求高校图书馆持续更新馆藏资源,导致高校图书馆的资金分配不均,各类文化及调研活动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健全的政策及制度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图书馆高质高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国家与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予以支持,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及《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但是,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权责界定不明确、配套指导不具体,未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标准等具体事宜作出明确规定,针对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体系的政策不够细化,导致高校图书馆难以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在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多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要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并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此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调研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开展平等化、人性化、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信息技术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检索资料、预约文献等需求,并开展虚拟、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构建咨询协作网络,满足用户的文化咨询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在节假日开展公开的文献咨询、专题阅读节、专家科普讲座、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其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高校图书馆可在满足师生需求的前提下,错峰对外开放自习室、电子阅览室,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资源;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校外组织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数据调查、科技研发、专项研讨、场地租借等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在学校、社区、乡村等地开展书法、阅读、朗读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5],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契机。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新技术搭建高效的现代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开展数字化、便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3.5.1 政府的资金和平台支持。各级政府应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资金保障,并通过分析人民群众对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编制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指导性目录,帮助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3.5.2 吸引社会资本介入。为了拓宽资金渠道,高校图书馆可开展社会机构数据调查及咨询、各行业产品信息检索、报告厅租赁等市场化服务,以吸引社会资本介入。
3.5.3 鼓励市场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政府购买或校地共建等方式,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
各级政府应积极开展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立法工作,在政策层面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使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2019年7月1日实施的《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全面、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标准、规范、经费保障等事项,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