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04

周建华

(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0)

1 背景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或“COVID-19”)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及人民的生活、心理受到极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各国采取了积极措施,相信疫情危机终将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能回到过去,正如基辛格所言“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了”,疫情之殇可谓深远。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不仅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系统的责任,还是各国政府和很多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是以知识管理与服务为宗旨的公共场所,在疫情防控和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此,笔者分析了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新科技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策略,通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智慧服务空间,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线上数字资源建设,推进智慧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提高智慧型馆员的信息化水平,拓展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等措施,“以疫促建,以疫促变”,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目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 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聚集地和信息共享的资源平台,扮演着引领先进文化传播的角色,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校图书馆应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资源服务,但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疫情暴发期,由于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的空间管理等防控措施,很多高校图书馆简单粗暴地选择闭馆,给读者利用图书馆带来了诸多不便。二是疫情期间,线上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但其缺少相应的硬件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三是高校图书馆日常运行平稳、单调,工作内容缺乏挑战性,未能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导致馆员缺乏危机意识及智慧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2.2 面临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挑战。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馆员应根据馆情调整工作方式和服务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数字资源服务的专业性,利用线上和线下平台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亟须探究的新课题。二是对馆舍空间管理提出了挑战。高校图书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制订清洁消毒措施及管理办法,重新部署开放空间,对图书馆空间进行网格化管理,这些措施需要高校图书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另外,如果读者所有的服务需求都能通过线上服务得到满足,图书馆实体空间存在的必要性必然会受到质疑,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强智慧化建设,使线上线下服务都得到读者的认可,才能使自身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天堂的模样”,成为读者阅读、学习、交流的中心。

2.3 面临的机遇

高校图书馆迎来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多,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迫切性增强。为预防疫情的传播,读者之间应尽量避免非必要接触,疫情期间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量增多,其学习方式及阅读习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例如,2020年1月至5月,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线上图书馆访问量同比增长53%,充分凸显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二是随着线上服务种类的增多,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亟须改善。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群高度聚集且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属于疫情传播的高危场所。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过后,很多学校暂缓开学,学生居家线上上课,高校图书馆暂停开放。基于“闭校闭馆不停学”的背景,线上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以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因疫情校园全封闭管理期间,该馆不仅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和移动图书馆等平台推出数字阅读推广、线上书展、电子教材下载等线上阅读推广和知识服务,还开设视频号“轻读”进行线上阅读分享活动,深受师生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 智慧图书馆内涵及特征

3.1 智慧图书馆内涵

图书馆的发展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更像过去的藏书楼,仅是文献资料保存与传播的载体;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场馆、人、物的智能管理,是具有“智慧”的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实体,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发展新理念。

国内外学者对智慧图书馆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罗维奇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是指根据广大虚拟用户的要求,为其提供广泛搜索所需信息的服务。这些服务能让读者之间及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进行互动,服务模式具有创新性和信息性等特点。智慧图书馆中的“智慧”即灵活、适应性强、可扩展、以用户为中心、人性化。华侨大学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现代化的智能装备技术,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的交互,具有服务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其是一种智慧化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北京邮电大学董晓霞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利用物联网、RFID等感知技术让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设备、文献资源及读者等主要构成因素能够实时主动地获取相关感知数据,从而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及读者服务的智慧化。

国内外学者给予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大多都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而物联网侧重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于图书馆来说,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主体,现有的设施、文献资源和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要以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为目的。为此,笔者根据广义“智慧”的含义,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即智慧图书馆是指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硬件设施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物理空间及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是集智能数据采集技术、智能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管理与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场馆信息、读者信息、资源信息与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具有感知、记忆、理解、辨析、判断和决策处理能力。

3.2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共享性。智慧图书馆可方便地将基础设施、文献资源、读者及管理者等联系起来,使所有信息通过数据库建设得以关联,实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连接,实现知识共享。二是系统化。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智慧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由各元素组成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其服务通过综合性的云平台提供。各类信息集中放置在数据中心,经过数据筛选、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处理,由系统进行整合和推送。三是智能化。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大数据的系统决策分析及基于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的智能服务三个方面。

4 后疫情时代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策略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创新本质上是对空间、资源及人之间关联程度的持续深化,以期给读者带来智能化、人性化的阅读体验。

4.1 坚持疫情防控和读者服务常态化

高校图书馆要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读者服务常态化两手抓,加强微服务平台、健康码信息管理平台、图书馆预约系统、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等综合智慧化疫情管控。我国高校图书馆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很多高校图书馆配备了图书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灯和图书消杀室,对师生归还的图书进行严格消杀,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

4.2 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智慧服务空间

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物理实体空间建设、泛在服务空间建设、馆藏资源建设,也涉及环境与人的关系、人的心理等社会学问题。笔者主要探讨以读者为中心的实体馆舍建设。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嵌入式空间的构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空间一般是集借、阅、藏于一体的开放式空间,后疫情时代要求读者之间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高校图书馆构建多媒体研讨室等嵌入式空间或嵌入式设置阅览座位,既能为师生进行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提供便利,又能为其他师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引进现代化的智能设备,减少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馆员与馆员之间的接触。智慧馆舍建设需要引进以下设备:RFID门禁(人员进出管理,并提醒读者完成借还手续)、自助查询机(自助查询书目位置)、智能书架(实时反馈读者的书目查询情况)、自助借还机(自助借书、还书,节省读者时间)、图书消毒机(降低通过实物接触感染的风险)等。再次,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数字技术建设特色功能空间。例如,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设置了音乐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清无损音乐赏析、音乐视听、音乐图书阅览等服务;一些高校图书馆打造了3D、4D或5D影院,免费为读者提供三维或四维影片,引导读者感受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一些高校图书馆陆续建设了智慧视听空间,如瀑布流电子书、AI光影阅读机、朗读亭等,为读者获取资源提供了便利。

4.3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馆藏结构

后疫情时代,随着数字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重要资源,数字资源采购、整理、组织、加工及推送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时要优化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配比,提高数字资源序化程度,扩展数字资源使用权限,畅通数字资源传递渠道等。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数字资源一体化建设,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数字资源服务水平,提升读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随着5G、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购买一些VR、AR设备和资源,为读者提供导读和参考咨询等服务,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4.4 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

图书馆联盟既是探索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也是后疫情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联盟是馆际合作,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虚拟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图书馆联盟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资源联盟。图书馆以资源共建共享为联盟建设的基础,包括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编目、联合采购、联合建库、联合讲座/展览、联合平台开发与应用。高校图书馆通过资源联盟必然能加强资源建设,节约投入成本,方便读者。二是服务联盟。图书馆以服务联盟为核心内容,包括资源推介、联合服务、参考咨询、智库服务、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等。高校图书馆通过服务联盟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三是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高级形态,旨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等知识型产品,促进知识的流动、共享,提高其创新能力。

4.5 加大人工智能投入力度,重塑图书馆形象

近年来,图书馆界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了一些智能化应用设备,未来人工智能将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中心。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购买了RFID智能出入门禁系统、自助借还机及自助打印机,提高了智能化服务水平。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已应用智能书库和智能书车,开展图书管理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的密集书库是新型智能书库,读者通过智能屏幕查询,能够找到所需图书的信息和位置。智能书车具有定位准确、查找便捷、实时整理、移动管理等特点,能够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智能盘点机器人已经投入应用,并不断得到改进。武汉大学图书馆利用智能盘点机器人对约80万册书进行盘点和定位,每小时可扫描逾10,000册图书,图书漏读率在1%之内,图书定位精准度高达98%以上。

4.6 提升馆员素质,培育智慧型馆员队伍

后疫情时代,线上服务需求的增多对馆员提出了许多挑战。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馆员不仅要熟悉智慧服务平台的操作方式,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传统的图书馆专业馆员种类很多,如从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馆员有系统信息化馆员、信息咨询馆员、信息素养馆员和学科服务馆员。智慧服务对馆员的智能技术水平提出了诸多要求,智慧型馆员要具备以下能力:一是信息技术能力,如自助设备操作与维护、AI人机交互能力及软件开发能力,能对馆藏资源进行开发和整理。二是信息咨询能力,如智慧图书馆平台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三是信息素养培育能力。馆员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特点和方法,加强信息素养课程建设,采取课堂、线上和现场演示等方式,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四是学科服务能力。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信息需求,很多高校图书馆成立了学科服务部,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学科服务馆员,在资源采购、推介阅读、电子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科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培育智慧型馆员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馆员的培训。高校图书馆可举办专题培训、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沟通交流,为馆员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平台。二是引进专业能力强的人才,补充新生力量。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大学的心脏”,只有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引进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三是对部门和机构进行重组,优化人员配置。新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的应用减轻了馆员的工作压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优化人员配置,培育智慧型馆员队伍,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5 结语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想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为读者提供优质、全面、安全的服务,就有必要进行智慧化转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拥有智慧大脑、神经中枢及丰富的神经传导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基础,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与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