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研究

时间:2024-05-04

章惠娟,高林杰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816)

1 背景

科研数据属于战略性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经济价值。高校是产生和利用科研数据的重要机构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源保障和信息服务中心,理应承担保存、利用、共享高校科研数据的责任。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落实了科学数据管理政策。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虽然对高校的科学数据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创建元数据及促进科学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共享、利用等方面仅作了简要说明,不够详细、具体。目前,虽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及香港部分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式,但这些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学术文献大多以案例的方式介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涉及的政策、服务内容、管理平台构建等,针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笔者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29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的网络调研内容,构建了以服务保障、服务主体、服务途径和服务内容为构成要素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及服务实践情况

2.1 相关研究综述

笔者调研发现,学界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案例的方式介绍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情况,如:刘桂锋介绍了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高校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实践情况;阎婷婷、崔涛、黄红华、杜琪等人分别介绍了加拿大、荷兰及英国的高校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实践情况;崔海媛等人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情况。二是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如: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员连续十年研究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中的角色变化,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三是对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的研究,如:卫军朝和张春芳从目标、经费来源、现状等方面对国内外十余个科研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2.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构建情况,笔者访问了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高校的网站,其中美国高校19所、英国高校9所、澳大利亚高校5所、中国高校5所、其他国家高校12所。由于部分高校的网站无法访问,部分高校网站中没有关于科研数据管理的内容,且澳大利亚的高校数量较少,故笔者将莫纳什大学列入了调研范围。相关调查发现,排在《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清华大学没有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而没有进入前50名的武汉大学却开展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因此,笔者将武汉大学列入调研范围。最终,笔者对29所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详见表1。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内容有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科研数据咨询服务,以及建设和提供用于管理、保存、共享数据的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等。笔者挑选了10所较具代表性的高校,梳理了其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开展情况,详见表2。

表1 调研高校名单

表2 部分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情况表

3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梳理

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样本高校的调研,笔者构建了以服务保障、服务主体、服务途径和服务内容为构成要素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详见图1。

图1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

3.1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基础,具体体现在政策支持、技术资源及人员配置三个方面。

3.1.1 政策方面。政府、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政策是推动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外部要求、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高校制定的相关政策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行动指南。2011年,爱丁堡大学发布了研究数据管理政策,承诺将在整个科研数据生命周期内以最高标准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服务质量在全世界高校中名列前茅。我国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没有在其网站公布。

3.1.2 技术资源方面。科研数据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科研数据的存储、共享、管理等环节都离不开技术支持。国外高校通常利用DMP Tool、DMP online等工具帮助科研人员制订科研数据管理计划,部分高校开发了数据管理平台,如: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与惠普公司合作开发了DSpace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IT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发了相关的数据管理平台。另外,部分高校将数据存储在校内的机构知识库中,如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

3.1.3 人员配置方面。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对馆员的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培训或与其他部门协作等方式完成人员配置工作,如:爱丁堡大学以图书馆为主体,成立了信息服务机构(ISG),配备了数据馆员、研究数据支持主任、研究数据支持经理及学术支持馆员。

3.2 服务主体

大部分高校在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前,会召集校内有关部门成立相关工作组。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服务团队由图书馆、IT、CUIT等多部门组成;北京大学的服务团队由图书馆、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北京大学科研部、北京大学社科部组成。笔者深入调研发现,相关工作组的办公地点大多设在图书馆,馆员为主要服务人员。

3.3 服务途径与服务内容

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于2017年发布的有关科研数据管理的系列报告将服务内容分为教育培训、专业知识及综合处理三类。教育培训指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具体操作及数据素养培训,通过培训途径开展相关服务;专业知识指数据管理计划的制订、解答数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咨询途径开展相关服务;综合处理指数据的保存、管理、共享等,通过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开展相关服务。

4 启示与思考

4.1 明确服务主体是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关键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创新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方式,与高校其他部门、机构合作,构建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深度参与科研工作,扩大自身的科研影响力。

4.2 落实服务保障是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基础

我国高校应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对数据保存、管理、共享及相关权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数据馆员应熟悉相关政策、法律及数据规范与标准,并不断提升科研数据推广、咨询和培训能力。

4.3 循序渐进地探索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式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开展该项服务,如:优先开展培训和咨询服务,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加入科研数据管理相关内容,提升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另外,高校图书馆可针对校内优势学科或优势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积累服务经验,先构建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再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全校。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实践,以富有特色的服务模式,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5 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研范式的转变使科研数据大量涌现并快速积累,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需求不断增多。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在参考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相关服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持续有效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深度参与科研工作,实现服务创新,扩大科研影响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