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邵安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63)
在互联网主宰的信息社会,数据的传递方式由过去传统的口头、书面转变为如今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硬盘承载数据模式,互联网成为信息资源获取和传递的最重要渠道。目前,图书馆用户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相反,依托于纸质资源进行信息传递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在效率上的劣势则日益凸显。在信息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云计算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平台服务的主流,随着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传统图书馆逐步进行了发展和革新,图书馆终端化最终将被“云”所替代。图书馆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为满足用户学术科研及工作需求,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化需求,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适应互联网社会的特点,革新自身信息提供模式。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推广云计算可以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我国图书馆应主动采取措施适应云计算,将自身定位为依托云计算革新的新型数字媒体学术服务机构。基于此,本研究从云计算图书馆数字服务的内涵、特征入手,探究在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提出云计算是借助网络,以较低的管理成本和较少的服务商交互,更加便捷地分享计算资源,其中,计算资源主要是指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等。云计算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远程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其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络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是一台可以远程调用资源的大型分布式计算机。王园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在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传统计算技术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发展起来的信息资源提供方式,通过互联网将动态、异构的平台管理资源等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有效整合,以按需付费的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的新型信息服务。图书馆云计算服务则是为图书馆提供一个可处理不同类型资源、完善用户界面的更加包容的平台,即用于简化图书馆业务、加强图书馆和用户之间交互性的图书馆服务集成系统概念。
将云计算引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最早始于国外,我国也相继引入,发展至今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美国图书馆学家迈克尔·斯蒂芬将云计算列入图书馆界的十大技术趋势,标志着云计算技术开始尝试进入图书馆的研究范围。图书馆界正式接受云计算的标志性事件是OCLC,即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启动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OCLC以推动更多的人检索世界上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减少使用信息的费用为主要宗旨,主要目的是借助FirstSearch、WorldCat等工具,对Web级的传送和交换、线上资源与印刷成本资源的购入以及给予权限的管理工作等进行汇总归纳,促进图书馆高度一体化,运用云计算代替图书馆现有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在云计算环境中,用户可以按需调用云端的计算资源,包括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应用软件等服务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自动化实施模式中,图书馆只要有网络和浏览器就可以按需使用已购买的远程云服务,将业务处理和各类数据都在云端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当前,云计算主要运用在对动态信息的检索方面,并取得了较大的实质性进展。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与传统的本地部署的图书馆自动化方案相比,其运行更加灵活,花费成本更低,但所涉及的数据安全、网络速度、稳定性等问题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云计算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研究是在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提供的服务平台,具有超大规模性、开放性、安全性、低成本、通用性等特点。
1.2.1 超大规模性。云计算之所以被称为“云”,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云计算有相当大的规模,使用云计算的公司如微软、亚马逊等,都拥有上百万台服务器,图书馆依靠这些分布式的服务器所构建起来的“云”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云计算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超大的储存空间等独有的特点影响了图书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在功能导向、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使图书馆以更低的投入实现了更高的收益。相较于传统图书馆,云计算图书馆具有更多的优点和发展空间,但限于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程度,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为突破这些瓶颈,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多地引入云计算技术。
1.2.2 开放性。云计算普遍采用开放化技术,图书馆用户并不需要关注具体的硬件实体,只需要借助一个简单的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选择一家云服务提供商,登录其云控制台,注册账号并选取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相应服务板块,即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功能强大的服务。传统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过程主要是个人对收集到的文献、书籍等纸质研究材料的查阅、整理和分析,学术交流也主要采用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形式,但随着云计算技术被引入图书馆服务平台环境,目前更多的研究与交流多在社交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呈现开放化的特征,开放学术环境侧重于社交网络,如实现开放性扩散、开放性获取数据收集等,最终实现开放性学科传播,包括数字证据等科研合作等。
1.2.3 安全性。云计算一般采用多种容错机制,图书馆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所获取的数据要比本地计算机更加安全。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上,这一平台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一般采用SaaS云(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实现云部署,从而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保证服务性能。云计算以技术和产品为支撑,如云计算工具、云计算方法、云计算媒体、云计算产品等都属于云计算技术环境范畴。云计算下的云存储为图书馆的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云计算产生和传递的各类数字信息资源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备份,并集中存储在云端,有效地保证了数字资源不会因计算机设备的损坏而丢失,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安全性。通过云计算的集中存储和专业人员的科学防护,可以有效应对信息安全威胁,确保信息的保密、完整、真实、可信和可控。
1.2.4 低成本。使用云计算技术时,图书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服务,甚至可以按使用量进行精确计费,大大节约了资源获取成本,图书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也将得到明显改善。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在资源的查找、统计和整理方面均存在较大障碍,而云计算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实现了纸电一体,数字服务在后台进行资源备份,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研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研究材料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
1.2.5 通用性。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可以有效链接图书馆内部的所有数据,将图书馆的各个环节“串联”编织成一张网络,通过将大数据、数据分析工具等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学术研究,实现数据同步,并成为图书馆科学研究的一般形态体现。相较于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等概念,数字服务平台的内涵和学科边界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云计算不仅包含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间的跨区域融合。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介入,图书馆各类资源都呈现云计算的特点,且这些资源都可以被视为某种格式的“数据”,并逐渐呈现出研究材料数字化、研究过程协作化、研究结果交流开放化等特点。
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性、开放性、可靠性、低成本、通用性等特征,同时还在借助数字工具进行创作的基础上,又以数字形式呈现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活动,通过数字技术和工具进行创造、发布和利用的学术表达,形成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共享的学习网络。
为发展云计算背景下的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图书馆积极寻求与多厂家、多机构的合作,对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图星合作,采用“纸质资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发现服务”模式,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平台;重庆大学图书馆联合重庆维普公司建设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并于2018年由重庆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内28家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推进了以智慧门户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了以智慧门户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引进了Innovative公司的Sierra产品,成为国内首个购买国外图书馆云计算服务的图书馆,其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等相继引入图书馆云计算平台。
从国外直接引进相对成熟的云计算平台,可以直接实现资源管理功能的变革,但由于国内外服务流程之间存在差异,且商业化模式带来了高额的引进费用,限制了云计算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相关部门将云计算理念引入我国后,很快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无锡市政府与IBM集团携手成立了首个以商业为主的云计算服务中心;东莞市和佛山市政府牵头创建了第一所高度本地化的公共性质的云技术服务平台;东营市政府联合IBM集团创建以黄河三角洲命名的云服务计算中心;首都计算中心为加快北京云计算的建设工作,协同Platform软件企业创建了合作实验室。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也在历经前后十余年的构建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由于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相对来说还是一项新生事物,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在实践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偏颇,如定位不够准确、内涵界定不清楚、服务活动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化,或是只重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而忽视数字服务馆员的配置等。
相较于传统以馆藏纸质资源为主的服务模式,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环境增加了多种资源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但由于其“纸电一体”的特点,对于后台储备空间有更高的要求。通常来说,较大规模的图书馆馆藏资源量十分巨大,在备份后会形成较大规模的电子资料,在对其中某个信息资源进行调取时需要有较好的信息检索能力。然而,从目前我国图书馆发展情况看,仅有少量图书馆在服务平台环境建设中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大部分图书馆尚未完成数字服务环境平台建设,对信息检索能力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我国地方图书馆在数字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软硬件资源配置不完善的问题。对于面向数字资源处理的软硬件或工具,如Hyper Cube、Geo Expre、Adobe Suite等可视化展示、影响分析、声音和视频编辑、桌面出版和图像编辑等方面的软件和工具技术,云计算技术借助这些数据信息支持,在图书馆建设中可以更容易展开数字服务平台研究。但是,我国图书馆普遍不具备上述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导致我国图书馆的云计算化进程相对缓慢。当然,我国图书馆不是没有尝试引入上述软件和工具,但存在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专利限制,我国图书馆在引进欧美相关软件产品时,需要支付高昂的使用费用;另一方面是相关数据处理软件操作难度的限制,软件内容基本都是英文标识,且操作流程相对繁琐复杂,加大了我国图书馆使用数字服务平台的难度。
目前,我国图书馆馆员的引入仍然参照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即注重图书情报学科学术背景,忽视了其在数字工具应用方面的专长。对于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字服务平台的发展都亟需负责相关技术的咨询工作人才。在数字服务馆员的配备上,欧美图书馆同样值得我国借鉴,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图书馆服务平台实验室的馆员均具备丰富的文本分析、数据可视化、内容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并负责具体的数字知识咨询及空间的预约使用等工作。目前,我国图书馆馆员仍然仅具备图书馆相关学术背景,缺少数字技术处理能力,这对基于数字技术而构建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挑战。
欧美图书馆研发出的一系列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的操作难度较大且存在语言障碍,对我国有服务平台研究需求的相关用户来说有较大的使用难度,但研制一套全新的适用于我国服务平台环境的数据处理软件显然还不太现实。目前,我国图书馆仍应以建设图书馆服务平台为重心,加强对服务平台服务对象的相关技能培训,提升用户的数字素养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使图书馆科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数据密集型科研时代,推动了服务平台的信息化管理,也为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资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均衡图书馆数字信息化资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图书馆数字资源同样存在不同地域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图书馆资源的缺乏会影响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图书馆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不同地区图书馆在资源上的差异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将各图书馆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云端”,跨越地理空间上的限制,实现数字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随着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扩张,“云服务”已经成为现阶段数据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导向,与以馆藏纸质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模式不同,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不仅要在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存储上占据主动地位,而且要发挥好在服务平台科研工作中的信息优势。基于图书馆数字服务环境必须根据时代特征进行及时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云计算技术必将成为图书馆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技术保障。因此,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数字服务是图书馆在学术科研领域内具备信息前沿优势的根本体现,也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完善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云技术环境构建,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好“云计算”信息检索平台。
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配置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在后期的使用中同样需要进行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更新,这些都会带来额外的支出成本。在传统模式下,各图书馆间的信息难以共享,导致图书馆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资源利用率大打折扣。在图书馆引入云计算技术后,由于云计算所需成本较低且维护方便,仅依靠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和浏览器即可实现终端入网。同时,实现以图书馆间数字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图书馆相关设施的重复建设,有效缓解了资源浪费问题,降低了图书馆的建设成本。
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离不开相关软硬件资源配置的支持。以欧美高校图书馆为例,美国高校图书馆一般都配置面向数字资源处理的软硬件或工具,如数据处理软件、笔记本电脑等。此外,部分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服务空间还会根据用户需求,量身设计所需的软件或工具,如:圣美大学为用户配置了包括可视化展示(Google Earth)、图像处理工具(Adobe Photoshop)、数据分析工具(Stata、SPSS)等。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配置相关软硬件设备,可以有效满足用户处理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数字服务平台的研究进程。我国图书馆在推动数字服务平台发展进程中,应借鉴欧美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资源配置上的做法,一方面既要根据数字服务平台生命周期分解每一阶段用户需要的软硬件;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数字服务平台空间设置的特色或用户群体的学科背景、特殊需求,在资源配置上凸显自身特色,吸引更多用户利用数字服务平台空间开展学习、科研活动。
以互联网信息传播为特色的图书馆数字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图书情报学科背景,还要具备数字工具应用方面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开展数字服务应设置数字服务平台馆员负责空间的管理与协调、使用安排、相关技术工具的咨询等工作,数字服务馆员不一定是在图书馆内提供服务的专员,也可能是由来自与图书馆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在职教师等专业人员兼任。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学术学科背景,还要有数字工具应用方面的能力。为了能胜任数字环境中的数字处理工作,组建服务平台馆员队伍与设施建设同等重要,图书馆应确保数字服务馆员在用户的知识咨询、辅助教育、科研协助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性,确保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专业技能。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吸纳一些对协助服务平台空间开展服务有兴趣的数字专家,以保障和协助空间的可持续运作。
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要面向社会群众,具有非常广泛的用户群体,但是,数字服务用户千差万别、类别不一,因此图书馆应对其所面对的数字服务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具体来说,图书馆可以对有服务平台研究需求的用户进行云计算服务平台工具和方法培训,协助研究人员更新知识技能体系.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力、竞争力和研究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