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现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时间:2024-05-04

秦春阳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既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以河南省的公共图书馆为例,从服务可及性的四个维度出发,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旨在发现问题,并为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1 服务可及性的内涵

可及性理论源于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随后,研究领域逐渐涉及并拓展到更广的公共服务领域,对可及性的理解也从最初的服务对象单方考量,拓展为服务供求双方的“匹配”。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可及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的匹配适合程度,强调社会与公民的双向互动,即对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与消费共享的双向考量。相关部门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长期有效地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民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二是如何为民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构成维度分析

服务可及性有四个维度:一是可获得性。可获得性是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民众的现实需求,包含空间的可及性和时间的可及性。二是可承担性,即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的保障程度,主要指公共图书馆承受、负担服务供给和服务成本的程度。三是可接受性,即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是否符合民众的要求。四是可适应性,即公共图书馆能够根据民众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差异、变化适时调整服务内容,并作出相应的改变。

3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研究背景

3.1 民众文化需求的增多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呈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1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341亿元,增速为10.6%,总量居全国第八,首次跃居中部第一。随着民众文化需求的增多,多数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

3.2 新技术对图书馆的冲击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知识的普及,民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3.3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均等化、标准化、普惠性、品质化、高效能、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公共图书馆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

4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现状分析

4.1 可获得性

4.1.1 空间可及性。目前,河南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64个,平均每60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我国平均每44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按照国际图联颁布的每5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的建设标准,河南省很多城市未达标,且各地市公共图书馆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

4.1.2 时间可及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保证双休日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符合规定,如三门峡市图书馆每周开放91小时、洛阳市图书馆每周开放70小时,但部分地市级、县级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较短,不符合规定。

4.2 可承担性

4.2.1 资金投入。经费支持是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拨款、购书经费及人均购书经费呈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财政拨款达到55,535万元,比2015年增长1.67%,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拨款金额的3.0%;购书经费和人均购书经费比2015年分别增长1.45%和1.43%。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近五年资金投入情况统计

4.2.2 从业人员情况。笔者根据各省的人口数量,选取山东省和四川省与河南省进行对比,发现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情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业人员数量虽多,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达到2,910人,位居三省之首,但与2016年相比,从业人员数量下降1.29%。二是人才比例结构不理想,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数量的31.4%,而山东省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数量的54.6%。此外,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还缺少计算机、外语专业的从业人员及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4.3 可接受性

4.3.1 服务设施。从表2可以看出,与2015年相比,2019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县级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和配套设备等方面与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差距较大。

表2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近五年基础服务设施情况统计

4.3.2 服务内容。目前,河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包括借书证的办理、文献借阅、信息咨询、举办各类阅读推广与教育活动等。2019年,河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办理有效借书证209.52万个,总流通4,295万人次,借阅书刊文献2,645万册次,举办活动10,920次,各项指标呈稳步增长态势,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122.28%、92.34%、47.08%、115.90%。从表3可以看出,在借阅服务方面,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以图书借阅为主,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建设了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许多公共图书馆设立了馆外服务点、城市书房;在资源建设方面,数字资源以外购为主,一些公共图书馆自建了特色资源库;在阅读推广方面,很多公共图书馆打造了阅读推广品牌,但内容单一,活动宣传力度不够。

表3 河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情况统计

4.4 可适应性

目前,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河南省文化厅于2009年颁布的《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工作规范(试行)》的内容、业务标准已无法充分满足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需求。此外,一些公共图书馆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反馈机制,对读者的日常评价不够重视,或未能根据读者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

5 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路径的思考

5.1 合理规划、广泛布局,多措并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相关部门应合理规划、广泛布局,打破城市行政体制的框架,建设完善的布局体系;着重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建立乡镇图书馆分馆,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整体联动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乡镇、村社延伸;依托本地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书房、小而精的社区图书室及百姓书屋,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5.2 从供给侧视角出发,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

公共图书馆要强化“以需定供”的主导思想,建立高效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城乡居民的真实需求,以实现精准供给;加强城乡公共图书馆的保障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文化服务资源向乡镇等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下沉。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公共图书馆要采取多种措施,争取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供给发展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有效供给。

5.3 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构建全域化、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活动,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例如,河南省已建设的“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内容丰富,“超市化”的供应模式方便群众按需“点单”,有效提升了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及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公共图书馆应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如:为民众提供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就业培训、智能手机培训、社保认证、报税指导等服务,在服务时长、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段民众的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考核体系、人才轮岗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引进人才、强化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结构均衡、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5.4 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建设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以国家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服务规范为指导,结合地方财政能力、文化发展情况,制定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并根据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民众文化需求变化等因素进行适时调整。公共图书馆应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为导向,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问责、交流评价、监督反馈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及时反馈调整,强化跟踪问责。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实际,适时对服务规范进行调整和补充,如: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科学的服务标准、安全应急服务规范等,有效弥补图书馆行业工作规范标准的缺失;保障读者交流反馈渠道的畅通,提高读者满意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